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18.6°C-21.2°C
澳元 : 人民币=4.86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电动车关税战烟消落幕?中国商务部:拟与欧盟达成解决方案;德国经济部长:与华经贸冲突不能“松懈”(组图)

2天前 来源: 综合报道 评论0条

本文综编自香港01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欧盟官宣将从7月4日起,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加征最高可达38.1%的惩罚性关税。中国商务部17日就此事对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6日,彭博社报道称,欧盟决定微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关税。中国商务部27日表示,中方希望与欧盟就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电动车关税战烟消落幕?中国商务部:拟与欧盟达成解决方案;德国经济部长:与华经贸冲突不能“松懈”(组图) - 1

中国商务部

中国商务部:拟与欧盟就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达成解决方案

据报道称,中国商务部周四(6月27日)表示,中方希望与欧盟就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工作团队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考虑“就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对华调查中的歧视性做法,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权”一事,何亚东回应表示,“我们高度关注欧盟《外国补贴条例》相关做法对中国企业对欧出口和投资经营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并已多次表达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何亚东说:“目前商务部已收到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行业提交的相关壁垒调查申请材料。我们正在依法进行审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对外发布。”

另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商务部决定自2024年6月28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甲苯胺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公告称,“根据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在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期间,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甲苯胺继续按照商务部2013年第44号公告和2019年第28号公告公布的征税产品范围和税率征收反倾销税。自2024年6月28日起,对原产于英国的进口甲苯胺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到期终止”。

欧盟“微调”对华电动车关税

据香港01报道,彭博社(Bloomberg)26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欧盟轻微调整税率。

电动车关税战烟消落幕?中国商务部:拟与欧盟达成解决方案;德国经济部长:与华经贸冲突不能“松懈”(组图) - 2

欧盟2023年10月啟动反补贴调查,要求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三间中国企业提供资料,配合调查,至2024年6月12日,欧盟宣布将向中国电动车加徵额外关税,最高达38.1%,计划7月4日实施。

路透社6月23日报道,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22日与欧盟官员举行视像会谈,双方同意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啟动磋商。

电动车关税战烟消落幕?中国商务部:拟与欧盟达成解决方案;德国经济部长:与华经贸冲突不能“松懈”(组图) - 3

报道指,欧盟在收到更多来自受影响中企的资讯后,轻微调整税率,例如对上汽集团(SAIC)电动车的额外税率由38.1%微降至37.6%,对吉利(Geely)电动车的税率则由20%改至19.9%。图为2023年11月8日,欧盟旗帜飘扬比利时布鲁塞尔。(Reuters)

德国经济部长:欧盟应该与中国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德国联邦经济部长哈贝克26日在联邦议院表示,一方面要与中国进行态度坚决的对话,但另一方面“现在必须明确要求委员会不要以官僚主义方式处理这场冲突,不要期待通过抠数字的方式找到解决方法,而是应该采用政治方式解决问题”。

他还表示:“这反过来也就要求我们在为(与中国的经贸)冲突降温的问题上不能松懈。”

欧盟各国对中国电动车围追截堵

6月12日盟委员会宣布,自7月4日起,向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在原有10%的进口电动车关税的基础之上,中国车企最高可被额外加征38.1%的惩罚性关税。

在此之前,美国和土耳其已经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美国之音报道称,6月8日,土耳其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加征40%的关税,以阻止经常项目赤字的恶化并保护土耳其国内的车企。

电动车关税战烟消落幕?中国商务部:拟与欧盟达成解决方案;德国经济部长:与华经贸冲突不能“松懈”(组图) - 4

土耳其加征中国进口汽车关税的总统决定预定将于7月7日生效,除了40%的关税税率外,每辆中国进口车最低的关税金额为7000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一辆中国进口车的关税按40%计算税额不到7000美元,那么必须按7000美元缴税。

上个月美国总统拜登率先宣布将把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大幅提升,从目前的25%提高到100%。拜登表示,“我们不会让中国(汽车)涌入我们的市场,使美国汽车制造商无法公平竞争。”尽管美国方面的这一举措是预防性的(美国尚未允许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但它却在全球产生了风向标的作用,担心中国过剩产能可能会伤害本国产业的国家正在行动起来,保护本国市场。

本文综编自香港01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