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10.2°C-14.0°C
澳元 : 人民币=4.8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尚织汉服学塾:“小两把头”与“大拉翅”,清代满族女性发型的独特魅力

5天前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满族文化中,无论男女,都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编发习惯,即将秀发集于头顶,编织成一条长辫,再盘绕成优雅的圆髻。而清末广为流行的“大拉翅”发型,已被公认为宫廷后妃的标志性发型。

早期,不论人们的社会地位如何,这种盘髻的发型都是统一的。然而,随着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并初步设立了冠服制度,宫廷中的女性因应大典时佩戴朝冠的需要,开始将头顶的盘髻放松并置于脑后。

清朝初期,冠服制度进一步完善。除了在大典时后妃需佩戴朝冠外,喜庆节日时她们还需佩戴精美的钿子。然而,佩戴钿子后,脑后的垂辫显得不再合适。因此,后妃们创新地梳起了两个横长的髻,形状颇似小姑娘的双抓髻,这样的发型在佩戴钿子时显得异常稳固。即使摘下钿子,这种双抓髻的发型也可作为日常的打扮。

图源网络

由于这种发型将头发平分左右,各扎一束,宫中的后妃们亲切地称其为“小两把头”。清初的几位皇太后和皇后以节俭著称,她们在梳“小两把头”时,仅佩戴鲜花,而舍弃了繁复的首饰。

“小两把头”在清宫中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即便到了乾隆时期,孝贤皇后也仅佩戴通草,而非金银首饰,以此倡导宫中的节俭之风。这种发型的特点在于完全使用个人的头发编成,因此无法承受过重的金银首饰。它的出现,实际上是从实用性出发的。然而,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固和经济的发展,后妃们的发型也逐渐从实用型向审美型转变,更加注重美容和美饰的效果。

乾隆盛世是清朝的黄金时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首饰制作工艺也不例外。全国各地的珍贵首饰纷纷进贡给清宫,这极大地刺激了宫廷后妃对美饰的追求。

然而,“小两把头”在佩戴这些分量不轻的金、银、玉、珍珠、宝石首饰时,显露出了其不足之处。例如,“小两把头”位置低垂,几乎触及耳根,且发髻较为松散,稍有触碰便可能散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新型的梳头工具——发架应运而生。

发架可由木材或铁丝制成,其形状类似于横放的眼镜架。在梳头时,先固定好头座,再放置发架,将头发分为左右两部分,交叉缠绕在发架上。随后,在中间横向插入一根长扁方(插入发架的两个孔中),并使用针将发梢和碎发固定牢固,以便能够稳固地佩戴各种首饰。同时,“两把头”后方的耳边垂发被梳理成扁平形状,末端用发带束起并微微上翘,形似燕尾。整个发髻宛如一只即将起飞的燕子。清代后妃还会根据年龄选择不同的头饰和发型来展现自己的风采。

图源网络

到了清代晚期,“大拉翅”这一头套式发型在清宫后妃中风靡一时。“大拉翅”是一种形似扇面的硬壳发型装饰,其高度约为一尺多余。内部使用铁丝根据头围大小制作成一个圆箍和骨架,然后再用布裕褙做成胎体,外部则包裹着青缎和青绒布,从而形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的“大两把头”。当需要佩戴时只需将其戴在头上,而无需使用时则可轻松摘下放置在一旁,

这种发型既能美化头发又能方便摘戴,可谓一举两得,《清宫词》中描述道:“凤髻盘出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于尺,叉子平分燕尾底。”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大拉翅”的华丽与高贵。而这种发型据说是由慈禧独创发明的,与其在清宫中的崇高地位密不可分,慈禧以秀女的身份被选入清宫,历经贵人、嫔、妃等晋升最终成为皇贵妃,在咸丰帝于承德病逝后慈禧唯一的儿子载淳继承了皇位,这也使得慈禧在清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并有机会创造并推广这一新颖的发型。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