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17.5°C-18.4°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4天前 来源: 智谷趋势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被称为“史上最强”的医药反腐风暴,仍在继续。

再过一个月,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就要到期收官了。但地方卫健委主任、医保局局长、药监局局长、医院院长、药企高管们恐怕仍“战战兢兢”。

因为,今年反腐力度丝毫不松,已有超150医药卫生系统“关键少数”被查,其中至少有19名厅官。

为何国家要在医药领域“雷霆反腐”,绝不手软?

近日,国务院最新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揭开重要原因。一场影响14亿人的重大改革,向医药卫生体制的“顽疾”开刀了。

这次大动作,不仅涉及全国400多万医师、563万护士的工资条,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 1

过去一年反腐最严的是什么行业?毫无疑问是医药。

最高检消息显示,在2023年的三大重点反腐领域——医药、粮食购销、金融,检察机关一共起诉了1313人。

其中最多的,正是医药——580人,占比达到44%!

你看看,查得有多严。

今年高压继续。根据中新健康的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8日,今年已有超150人被查,其中至少19名厅官!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 2

这一次,医药反腐绝对是“史上最强”的雷霆手段。参与部门的“大扩容”,从9个增加到14个,跟医药教育、培训、科研有关的教育部,和国有医药企业相关的国资委等都被纳入进来。高校、医药企业、医药协会学会也被纳入重点考察范围。

看看那些隐秘的贪腐行为:

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碰面;

每次联系使用不同的号码;

交易地点选择两区交接的公路;

交易全程不说话、不下车、收钱即走……

这不是《狂飙》的剧情,而是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人民医院院长贺宪伟身上的真人真事。

这个平日穿戴普通、开二手车的院长,上任半年就大肆收受回扣,主动联系药企索要,“不给回扣不用药”

藏得再深,也躲不过反腐的铁拳。事实上,就算这一场风暴过去,医药反腐也不可能就此止步。

因为,反腐是刮骨疗毒,本身根本不是目的,医药事业发展还有更大、更重要的目标。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 3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动作已经来了!

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

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被放在了最为醒目的位置上。

文件第一点是“加强医改组织领导”,第二点就开门见山,直接列上了“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这在公文中是极为罕见的。全文22个要点,“三明经验”就足足占了5点。

每一位医疗卫生系统官员、医院院长,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份文件,改革的迫切感扑面而来。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 4

这里头,非常关键的一条要求是: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文件指出:

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也就是说,医生不允许既当白衣天使又当“金牌销售”了,收入必须和业务脱钩。

身穿白大褂的基层医护,想必会轻松不少。

为什么这一条如此重要,甚至可能是“破局”大招呢?因为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医改全局。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权威医改专家李玲就曾表示,“医疗腐败其实是创收连在一起”。公立医院9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业务营收,来自财政的部分大概10%都不到。

这样一来,现实中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形:

医院成了企业,院长成了老板,医生成了打工人,都盯着创收。

基层医护,反而成为了压力最大的一头。为什么有的医生,动不动就让病人去拍B超、做CT?

因为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科,这些都是医院最“吸金”的项目。HIA《中国医院成本报告》中提到,超声诊断以高达130%的成本收益率位居前三,已然成为了医疗机构“最赚钱”的收费项目之一。

如果体制不改革,像这样的现象就很难从根子上,完全杜绝。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 5

那么,如果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以后医务人员工资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我详细读完这份文件,并结合三明医改经验,综合分析的结论是:

如果改革顺利推进,那么医生群体可能要逐步实行全员岗位年薪制,甚至要年年涨工资了!

这应该是一个明确的改革方向。

为什么呢?答案同样在“三明医改经验”上。

2013年起,三明市就在22家县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技师、临床药师)实行了目标年薪制,当时医师年薪按照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2~3倍来确定,并不算很高。

但是,三明在推动年薪制改革之后,医护群体很快就开始工资稳步增长,效果立竿见影。2021年,三明市就曾晒过一次全市医务人员年薪,展示改革成果。

数据显示,2019年三明全市12家总医院:

工资总额14.06亿,是改革前2011年的3.68倍

院长平均年薪39.84万,是2011年的4.04倍

医师平均年薪16.5万,是2011年的2.92倍

在岗职工平均年薪12.52万,是2011年的2.97倍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 6

就在最近,《三明日报》又披露,全市2022年的医院工资总额已经提高到了20.44 亿,平均年薪提高到了20.11万!医生最高年薪达到 58.28 万。

才短短三年时间啊,工资总额又提高了45.4%,在岗职工平均年薪跃升60.6%,一举突破20万。

这样的工资涨幅,简直秒杀互联网大厂、高科技企业!

要知道,三明市只是福建的一个普通地级市,经济总量不过3千亿,放在全国城市中连前100名都进不了。通过医改,却能实现这样的工资增长“奇迹”,那么长三角、珠三角的大城市,该有多大的潜能呢?

像这样惠及广大医护群体的改革,哪个医生、护士、药师、技师、行政后勤会反对?

肯定是举双手赞成啊。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 7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新的医改方向如此有吸引力,为什么迟迟没有推广?

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更多的三明市?还要逐步试点、慢慢吸收,自上而下地大力推进呢?

毫无疑问,有阻力。

要知道,三明市医改后,医护人员的工资是怎么涨上去的?用一句话概括,是——“腾笼换鸟”。

三明医改的本质,就是:

把药品耗材的虚高价格打下去,为合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

其基本原则是,将药品耗材降价腾出总额的70%~80%转化为医院的服务性收入,20%~30%用于惠及百姓。

简单地说,就是不断地降低药价、耗材费用,同时有原则、有计划地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同步调整医保政策,不能增加患者负担:

药品降低的费用,大部分逐渐转移到手术费、护理费、挂号费等医疗服务费,从“以药养医”变成“以技养医”。

到2021年,三明市足足搞了8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几乎年均调一次。医药价格砍下来,加成慢慢取消,而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上去了。

表面上看,医院收入平稳,变化不大,但背后的收入结构,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医务性收入占比从18.37%,提高到41.46%

药品耗材收入占比从60.08%,下降到32.51%

医务人员收入增加了,患者个人负担减轻了。甚至连医保基金都扭亏为盈了!从改革前的亏损,变成连续8年保持盈余。

谁的利益受损了呢?药品和医疗耗材企业。

改革前,三明市的药品耗材收入(也就是患者的药品耗材支出)为10.15亿,到了9年后的2020年,这一收入仍然仅有10.23亿元,涨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那一群在三明市医院之间奔走忙碌的医药代表、销售员们,这9年业绩就是“零增长”啊。

说到这,大家应该明白,医改动了谁的蛋糕?

主要就是药企、医疗耗材企业,尤其是某些不走正道、钻营苟且的企业和销售群体——通过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拼命将药品和耗材推销给医院,推高不合理治疗费用的“寄生虫”们。

而他们牢固的同盟军,正是医疗卫生系统内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

看看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医疗反腐进程中,那一个个被阳关照亮的隐秘角落吧:

——有贪官收下100套房子、100个车位,总价值高达八千多万元。

——有贪官一台器械就吃下1600万元的回扣,而这台直线加速器原本的进口价才1500万元,相当于是买一台“吃”一台。

——有贪官买房找药企,开咖啡厅找药企,女儿结婚找药企,打牌欠了债也找药企,欲望成了“无底洞”……

你能指望他们支持医改,打掉药企的利益?你能指望他们来推动改革?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

从这个角度来讲,反腐和改革的协同推进,绝对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妙招。

如果不是这一场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医疗反腐、系统治理,恐怕还难以让这些腐败分子快速现出原形。

目前,随着反腐的深入,中国医改的步伐,也在稳步推进。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显示,近年来,公立医院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正在降低,而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则在提高。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 8

图源:《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不过,变化幅度并不算大。

接下来,内蒙古、浙江、四川等3个省份,以及唐山、苏州、厦门、赣州、乐山等5个城市,将开展医疗价格服务调整试点。

期待这样的试点尽快铺开,让更广大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享受到医改成果。

巨变时刻!“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后,一场影响14亿中国人的重大改革来了(组图) - 9

医改为什么难?

也许难点就在于,政府是否有决心,真正重新建立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

此时此刻,我想起2013年陈竺卸任卫生部部长时,有人问他:医改像不像在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他说不是,“因为战争总有结束的那天”。

我的理解是,医改作为惠及14亿国人的重大公共事业,追求更好,应当永无止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