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13.0°C-15.1°C
澳元 : 人民币=4.79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大契丹皇帝你别没数,我大宋先皇对你有救命之恩啊”

2022-06-0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大契丹皇帝你别没数,我大宋先皇对你有救命之恩啊” - 1

某位“最牛历史教师”,在讲到宋辽澶渊之盟时,曾打了一堆“好评”。

“大契丹皇帝你别没数,我大宋先皇对你有救命之恩啊” - 2

花两个县的财政收入(宋辽岁币)买一个天下太平,挺值。”“所以对游牧民族采取的政策最合适的就是两宋。”“他们来中原,不就抢点东西嘛,你别抢,哥们给你。”

这几段话,“最牛历史教师”讲台下的“历史小白”们听了,笑点如果比较低,还能笑一笑。如果让宋仁宗年间的名臣富弼听见,准得跳脚骂娘。

因为首先一条,这“宋朝花钱买和平”的澶渊之盟,根本就不是“两个县的财政收入”的事儿。单按照宋真宗年间签的条约,宋朝每年就要交付给辽国十万两白银与二十万匹绢。要知道,北宋最有钱的年头,年入白银也不过八十八万两。每年征收绢最多不过二百九十万匹。懂点小学数学知识就知道。年年交出去的这些“岁币”,哪里是什么“两个县的财政收入”?分明就是挖肉。

“最牛历史教师”那一句“哥们给你”,往好听点儿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更重要的原因是,每年按时收钱的辽国,其实并不守信。特别是在富弼大人38岁那年,即公元1042年,收了37年岁币的辽国突然翻脸,给宋仁宗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弟大契丹皇帝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的国书,主题就一条:要求宋朝把瓦桥关以南的十县“归还”给辽国。如果真“割”了,不单是丢脸,大宋的北部边防也将门户洞开,汴京以北的国土都成了案板上的弱肉,供契丹铁骑随便宰割。那要“不割”呢?跟辽国翻脸开战?敢?

宋朝上下慌得不行,关键是辽国使臣随即也雄赳赳杀到。谁能担起出使任务,代表大宋在谈判桌上跟人大战三五百回合?一群平日饱读诗书,吟风弄月时争先恐后的“精英”们,这下争着缩头。却唯独还是“小年轻”的富弼,以“臣不敢爱其死”的豪言,慷慨担起了重任。

“大契丹皇帝你别没数,我大宋先皇对你有救命之恩啊” - 3

影视剧《清平乐》中的富弼形象(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很多“80后”“90后”了解富弼,主要还是通过少儿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书中富弼最出名的桥段,就是范仲淹整顿吏治时,富弼嫌范仲淹下手太狠,“可害得一家子哭鼻子呢”。然后引出了范仲淹“一家子哭何如一路哭”的名言。给好些读者对他的印象,仿佛就是个心太软的老好人。但在这场史称“庆历增币”事件的外交危机里,年轻的富弼,却着实是个打不垮的硬汉。

临危受命的他,先是和来访的辽国使臣据理力争。甚至还在唇枪舌战里,不但牢牢压住对手一筹,还把辽国这次的“谈判底线”套了出来:辽国的诉求,最好当然是拿地。如果拿不着地,那就叫大宋嫁个公主过来,再不行就加岁币。听到这“底线”,宋仁宗也松了口气,当即决定只要不割地,朕就嫁公主!但在富弼看来,这事儿,可没这么便宜!

然后,就有了富弼出使辽国后,在辽国皇帝辽兴宗面前的“名场面”。在辽国皇宫里,当辽兴宗发出“求而不得,举兵未晚也”的战争叫嚣时,富弼毫无惧色,当场一段回怼:

“北朝(辽国)忘章圣皇帝(宋真宗)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若从诸将言,北兵(辽兵)无得脱者!”

“大契丹皇帝你别没数,我大宋先皇对你有救命之恩啊” - 4

这一句怒怼,客气点的意思就是说:你这个“大契丹皇帝”别没数,当年澶州之战,如果不是我们宋真宗心地善良,没让将士们放开了打,你辽国大军必然会全军覆没,一个也休想活着回去。这是对你们的救命大恩啊!就这你们还贪心不足要拿地?呸!

在辽国的地盘上,当着辽国皇帝及满朝文武的面,说出这么打脸的话,基本是点炮的节奏。但辽兴宗君臣听完炸了没?反而是现场一片寂静。接着富弼又补刀说,如果宋辽双方真开战,你认为辽国就一定能获胜吗?辽兴宗连忙回答说“不能”。算是彻彻底底蔫了。

辽兴宗为什么会“蔫”呢?因为富弼这一番点炮,“点”出的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当年宋辽能签成澶渊之盟,最大原因不是大宋有钱,而是大宋能打。当时战场的形势是,辽军倾国之兵孤军深入,已经陷入重围。宋军不但在正面稳住了澶州防线,杨延昭们还把战火烧进辽国境内,切断了辽军退路,辽军主帅萧揽达也被射杀,眼看就是覆没在即。就这绝对优势下,宋真宗却突然抬手停战,爽快签约付钱,对“大契丹皇帝”来说,可不就是大恩?

“大契丹皇帝你别没数,我大宋先皇对你有救命之恩啊” - 5

当然恩情是其次,更重要是现实:当年都没打赢,现在要真打?那更是玩火。于是辽兴宗果断转向:关南十县不要了,那娶个大宋公主行不?富弼又不软不硬顶回去:不好意思,我大宋公主年龄还小,你要敢娶,起码要等十年,而且我大宋也给不了太多嫁妆。辽兴宗更泄了气,公主不要了,你就给加点钱行不?

可以说,从汴京城一片慌乱,到辽国皇宫里的一通连环怼。大宋名臣富弼勇挑重担,完成了宋朝外交史上一场经典大反转。但这场大反转的根本原因,却是富弼准确找到了一把好牌:大宋的实力,以及辽国外强中干的真相。

但当富弼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大宋后,他看到的,却是另一幅意想不到的景象:一心求和的宋仁宗君臣,连价都没还,就爽快答应把岁币增加绢十万匹,银十万两。而且辽国又夹带私货,在和约书里写上“别纳金帛之仪”。也就是宋朝向辽国“纳”岁币。这样一来,等于大宋向辽国“纳贡”,既花了钱又丢了脸。但宋仁宗君臣却十分心大,照接受不误。一场“庆历增币”,就这样收场。看似圆满,其实是一把好牌打稀烂。

“大契丹皇帝你别没数,我大宋先皇对你有救命之恩啊” - 6

更关键的问题是,这是在大宋使节富弼据理力争,已经完全占据主动的情况下,宋仁宗君臣最后一把牌打稀烂。这荒唐结果,叫富弼本人也悲愤不已,甚至拒绝了宋仁宗对他的升官嘉奖。那么为什么,大宋会上演这样的活剧呢?富弼本人的另一段名言,就道出了其中实情。

“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谓兵永息,恬然自处,都不为忧”。

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当国大臣”来说,花钱买来的和平,也是幸福的。享受高官厚禄的他们,就可以“恬然自处”,就算“武备皆废”,谁也不用担责任。至于“岁币”带来的沉重负担?挖肉的痛苦?不少宋代名臣,都说出过“岁币很轻”的高论,至今误导不少“历史票友”们,反而是造了大宋反的方腊,一语道破了“岁币”的真实负担:

“靡荡之余,又悉举而奉之仇雠。仇雠赖我之资益以富实,反见侵侮,则使子弟应之。子弟力弗能支,则谴责无所不至。然岁奉仇雠之物。初不以侵侮废也,于汝安乎?”

“大契丹皇帝你别没数,我大宋先皇对你有救命之恩啊” - 7

也就是说,这“岁币”养肥了辽国西夏,也加重了老百姓负担,既没买来和平,又制造了无数苦难,最后令老百姓揭竿而起,敲响了北宋的丧钟。可问题是,板子没打在自己身上,“挖肉”也没挖自家的俸禄,这些“当国大臣”们,哪里会觉得痛。为了自家幸福生活,再好的牌,也要往烂了打。

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北宋中晚期的司马光们,为了求和宁可把宋军浴血收复的国土割回去。为什么在南宋已占有战场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宋高宗君臣宁可杀岳飞也要签坑爹的《绍兴和议》。只要看看南宋百姓在岁币压迫下“千村万落生理萧然”的惨状,以及宋高宗们每月十万贯的月供钱,就可知这“铁血强宋”的统治逻辑——几乎可以和今天某些精英们“投降妥协换漂亮国信任”的混账逻辑比荒唐。

“大契丹皇帝你别没数,我大宋先皇对你有救命之恩啊” - 8

如此荒唐的结果,就是1276年,元朝大军迫近临安时的荒唐一幕:急眼了的南宋君臣,又使出花钱买和平的老办法,可元朝不是辽金,“铁血强宋”也不再能打。所以求和没用,送钱没用,甚至南宋皇帝认元世祖做“大伯父”“大爷爷”更没用。元军主帅伯颜,还当着南宋使节的面,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

“尔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

确实,像这种每到关键时刻就认怂的“铁血”王朝,此时此刻,就算十个岳飞转世,也是救不过来。这其中的真谛,也是实实在在——

国家的长治久安,从来不是靠跪“换信任”得来的!

参考资料:《宋仁宗.宋英宗》、《宋代政治史》《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南宋末三帝》《宋朝短信》

作者:张嵚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