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4.7°C-15.1°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的新途径

2022-03-0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精神疾病是感觉认识、思维、情感等精神状态以及性格、行为、心理功能发生异常和紊乱等脑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有: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语言和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情感障碍等。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对现有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其包括四百种疾病,全球患病人数较多的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痴呆症、发育迟缓、精神分裂症等。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的新途径 - 1

现行列为严重精神障碍进行在册管理的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疾病。

近几十年来,疾病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我们对许多常见神经系统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的了解依然匮乏,与之相应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不完善。

目前药物治理是精神疾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弊端。

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依据细胞来源,干细胞可分为源自于囊胚内细胞团的胚胎干细胞,以及源自于成人骨髓、外周血或特定器官的成体干细胞。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的新途径 - 2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能通过特定的诱导途径使神经元再生,恢复免疫功能,促进受损神经元的突触连接和神经胶质细胞生长,恢复神经网络平衡。这预示着iPSCs可能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有前景且极具吸引力的靶向治疗手段和新途径。

①精神分裂症SCZ:精神分裂症(SCZ)是一种慢性的、严重的脑部疾病,影响着全球约1%的人口,当患者出现6个月以上的语言、感知、思维、社交活动障碍或者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我们就可以将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2011年,科研人员首次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建立了SCH细胞模型,SCH成为第一批以患者iPSCs衍生神经元建立模型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

Kriks等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分化方案来产生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对SCZ小鼠、大鼠和猴子模型进行移植神经干细胞,研究发现神经元移植后显示出长期存活率。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的新途径 - 3

②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 BPD)的终身患病率在国际水平约为2.4%,我国患病率约为1.5%。一线治疗主要是情绪稳定剂,如锂盐和丙戊酸。

在一项研究中,iPSCs系是来自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两个兄弟和他们未获病的父母, 来源于患者的神经元前体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大多数是调节神经元分化、投射和钙结合功能相关的基因。

由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产生的神经元前体细胞表现出神经分化受抑制和神经元增殖减少, 两者均通过干细胞疗法联合锂盐药物进行治疗,最终获得拯救。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的新途径 - 4

Mertens等得到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源的重编程iPSCs,其中一半的患者对其移植干细胞联合锂盐治疗有反应。

③抑郁症及焦虑症:重度抑郁症( MDD)影响全球约3亿人, 约占全球人口的4.5%。重度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两周或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明显兴趣减少或与以下一项或多项标准相符合: 食欲和睡眠习惯的严重改变;精神行动过激或迟缓;过度内疚;偶尔或反复出现的死亡想法。

临床案例:间充质干细胞在对成人抑郁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实验。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的新途径 - 5

根据表1可知,注射1组、注射2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示具有治疗意义。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的新途径 - 6

根据表2分别分析注射1组、注射2组与对照组的HAMD‑17评分变化:三组在治疗前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注射1组、注射组2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显示具有治疗意义!独立比较注射1组和注射2组的治疗效果,可知,随着间充质干细胞用量的增加,治疗效果也随之增加。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的新途径 - 7

临床应用实验表明了间充质干细胞在150例成人抑郁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评分,有利于患者更容易进行恢复,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④自闭症(Autism):是一种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的疾病,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刻板重复行为。

细胞疗法可通过促进组织损伤修复、合成并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和抑制凋亡细胞因子、迁移并定植如神经系统替换损伤细胞等机制在自闭症治疗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中干细胞的旁分泌机制对自闭症的调节作用最受关注。

通过万方数据搜索“干细胞治疗自闭症”等关键词,发现关于干细胞治疗自闭症的文献多达31篇。

干细胞疗法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的新途径 - 8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应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闭症是安全的,其疗效显著高于康复训练治疗。

推荐阅读:临床探究:干细胞疗法对孤独症(自闭症)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闭症是安全的,其疗效显著高于康复训练治疗。

未来展望:精神疾病的影响日趋严重, 干细胞移植技术不仅仅对于基础医学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对于再生医学和临床治疗也有重要的应用。

随着最近几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研究人员将加快速度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将在人类治疗系统精神疾病的能力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