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9日 23.4°C-24.0°C
澳元 : 人民币=4.76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年度劝退书单

2022-01-30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如果说自媒体行业有什么共同信仰,那么在年底列出长长的书单,劝人充电、提升自己、开启新年计划,一定是最经典的场景。书单的编辑者通常会在开头告诉你:我们正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天都在经历新概念的诞生,如果我们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这肯定是个好习惯。最直观的好处,看书可以打发时间、娱乐心情,并且相比其他消费场景性价比很高。再拔高一点,多读书能够带来很多抽象的收益,比如帮助我们在追热点吃瓜的时候更加理性——毕竟在新媒体时代,太多的话题被人为拿掉了门槛,硬生生地从复杂命题变成了街坊邻居唠嗑——孔子说“思而不学则殆”,缺少积累太容易陷入“无能狂怒”了。

但有一说一,读书是好事,“读书推荐”却很容易变成坏事。

一方面,赋予“读书”太多附加意义,很容易让整个行为变味,哪怕把“我要学习”“我要求职”这个理由拓展为了“我不能被其他人落下”“我必须要当一个时代前沿的人”,整个读书的体验都会累很多。

另一方面,“推荐人”的影响是难以评估的。如果推荐人是业内权威,他赞同书里的观点,你却死活读不出来,怎么办?是不是意味着你在这个行业走向了歧途?如果你对推荐人有意见,向来不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他推荐的书需不需要等量代换成“糟粕”?

所以我觉得,在过年读书充电这件事上,“避雷”比“推荐”更有现实意义。

提前知道这本书有什么槽点,可以节约出大把的时间用在更快乐的地方,压缩试错成本,假期的性价比就这么上去了;或者你“不信”“不服”,不认同别人给出的差评,逆反心态挺适合无缝转化为阅读的理由,客观上也能增加阅读量。

再不济,你“凑巧”也看过这本书,但读出了不同的感受,那么大可以来一场观点碰撞。能够建设性地交换“偏见”,这可比所谓的“理中客”理中客太多了。

说干就干。我向指北BB组的同事们、奋战在各行各业一线的朋友们发出了“烂书推荐邀请”,然后整理出了这样一份“不推荐书单”。

1、《狼图腾》

年度劝退书单 - 1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石丰硕

不推荐理由:这本书充满了对于草原文化和民族战争及交融历史的单薄想象,也对生物学和进化论的表象进行了肤浅的曲解。所谓“狼性”这一概念,更是流毒深远,至今仍被许多企业单位拿来压榨员工。

同样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主体思想脉络的小说,可以拿大刘的《三体》与《狼图腾》进行比对,前者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质上是进步的、不屈的,是人类作为集体面对威胁时不得已的选择。而且作者并非绝对认同这一选择的合理性,而是通过悲凉宏大的笔触,让我们读起来有一种悲剧的宿命感。

而《狼图腾》则完全相反,这本书似乎是以解答问题的姿态出现——为什么有的民族会被欺压?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民族狼性不够。这种逻辑本身就是退步的,甚至可以说是道德虚无的,经不起反问和推敲。按照这种逻辑,侵华日军在南京城、纳粹在奥斯维辛的所作所为,似乎也具备了合理性,毕竟谁也没有法西斯狼性十足嘛。

作者的脖子怕是不够粗,戴不起这样的帽子。

这是懦夫对强权和霸道的崇拜,和喜欢谈论社会人儿斗殴传说的中学生一样,身为懦夫却崇拜霸道,是很糟糕的一件事。狼并非不可驯化的高贵物种,它们可以被驯化成狗;人类历史也从来都不是游牧—农耕或狼—羊的二元结构,你今天所享受的一切现代化成果,都来自一次次拿人当成人的革命和启蒙。

咱们要进步,还是得继续拿人当成人,而不是让人学畜生。

2《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

年度劝退书单 - 2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碳酸狗

不推荐理由:2020年时,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有过一次特别的短片竞赛,主题是“限制”,旨在与国际疫情进行呼应。许多国家导演都应邀参赛,但条件是拍摄地只能在家中、且唯一能使用的拍摄器材,必须是手机。

这个竞赛当时最吸引我的点,是我发现“原来手机,真的可以拍电影。”

我一直幻想,自己能够超越文字的局限,用音乐、图画、乃至一段视频,进行更浪漫放飞的自我表达,但想到如果要拍点什么就得先买器材,贫穷总是劝退了我一次又一次。

所以当我看见《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后,我内心非常激动,甚至产生了自己看完就也能参加电影节这种白日梦。

但令我愤怒又感到遗憾的是,这本书除了名字令人眼前一亮外,当中没有任何一丝关于导演、关于拍摄技巧的干货,反倒是一些没用的画画插图、拍摄表格范例就占了很多页...甚至是我看过的一些编剧书,对电影术语的介绍,都比这本书要更加丰富一点。

所以,真诚建议各位,如果想用手机拍电影,还是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点点从专业书啃起了(流泪 。

3、《地狱》

年度劝退书单 - 3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丹尼尔

不推荐理由:一个套路会被丹用到天荒地老。

自打2004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后,丹布朗就成为了悬疑小说的腰封名人,任何悬疑小说想要增加销量,都要写上“丹布朗力荐”或者“超越丹布朗”的字样,简直是美国东野圭吾。

不过丹布朗小说看多了你会发现他一个套路能用到天荒地老,罗伯特-兰登教授突然被卷入阴谋事件——被一个热心好人帮助——两人成为亲密战友——最后大BOSS就是这战友。

这个路子看第一本惊艳,第二本还行,到了《地狱》,我能坚持下去的动力就变成了“这亲密战友到底是不是幕后大佬”,不幸,我又猜中了。

4、《候场》

年度劝退书单 - 4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洪咸

不推荐理由:很不推荐李诞的《候场》,尤其是年末,这个几乎每个互联网“精英”都搜肠刮肚试图用一天总结过去一整年的时间点。当你看到有一个向大众贩卖幽默的人把自己的emo重新包装、集结成书、出版,还用的进口纸,装帧很先锋的样子,你感到困惑:“这也行?会赚钱的人怎么什么都能赚啊!”

如果说人类深层次天性是分类,李诞的《候场》让人迷惑就是必然的了,甚至这让你怀疑故意“冒犯观众”,让人不舒爽才是作者写作目的所在——

当你以为他是披露内心的忏悔录时,它是一本中篇小说;当你以为这是脱口秀艺人李诞本蛋的真实自我剖析时,不好意思,小说主人公恰好也叫李诞而已;而主人公本人也充满了矛盾和拧巴:他又自恋又自怜,真诚又虚伪,他还表达了爱、怀疑、自厌和痛苦等很多情绪,但其中有多少成分是表演呢?你也不知道。

我不愿说作者李诞欺骗了读者,因为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本粉丝向的书。偶像满足了自白的发泄,粉丝也满足了窥私欲,赢两次,只有普通读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而且《候场》要卖42块钱,加一点小钱你就可以买一本《卡利普索》了,不要再虐待自己了,听我的家人们,有这钱你去整一本这,我在这里等你们看完第一章回来成为大卫·赛达里斯的信徒,他才是戏谑痛苦和死亡的荒诞大师。沈玉琳也会觉得我的意见很中肯。

5、《我这样的机器》

年度劝退书单 - 5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ErYa

不推荐理由:一本读完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的科幻小说,它甚至可能不会被硬核科幻迷归类为科幻小说——毕竟除了机器人以及把图灵复活之外,这本书并没有太多科幻想象。

诚然在这个时代去考虑人机间的伦理关系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从对身体的关注到算法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都已经被无数人讨论了无数遍,这样的话,一个写作者就不能不去提出新的洞见,不管这个想法是否合理,但这本书却并没有做到。

它的另一个无趣点在于,缺乏对科技想象的陌生感,人们的向往或恐惧的描写,大部分讨论的话题在其他机器人的电影、小说甚至技术论文中都已经讨论烂了。而如果从过程性的视角去看机器人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来看,这个过程也并不是那么吸引人,它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动机或转折点。

整本书最深刻的记忆点是男主因为机器人与女主发生关系后居然自觉骄傲——因为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机器人绿的人……除了这个之外,整本书实在是有些过于日常、无聊了。

6、《元宇宙通证》

年度劝退书单 - 6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大浅

不推荐理由: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火,一张关于元宇宙6大支撑技术的图也流传甚广,成为人们研究、认识元宇宙的开端(就是下面这张)。

年度劝退书单 - 7

这张图源自2021年8月出版的《元宇宙通证》一书,抱着好奇心买来之后,发现全书名人名言荟萃,许多“伟大”的畅享天马行空,但关于元宇宙实际上的问题却一个也没有回答,更像是一本互联网简史速览,关于元宇宙,个人觉得全书除了这张流传甚广的图之外,全无用处。

大家如果想通过这本书了解元宇宙,那看这张图也就够了,书就没有必要再买了。

7、《飞魂》

年度劝退书单 - 8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牛小玲

不推荐理由:如果把这本书当成一个故事集来看,没有交代的事太多,比如虎之道到底是什么?飞魂指什么?“鸣神”“枝叫”是什么样的现象?整本书都是老人地铁看手机的表情看完的。

文章里有很多句子,透露着一种少女小说的灵动感:“我故意想些与此情此景不相称的东西,比如老虎的眉毛啦、南瓜的藤蔓啦、蛾眉般的新月啦,来打断陶醉的过程。作为朗读的心得,我在笔记本里写道,要一边保持清醒,一边顺流而下。”

但是灵动感不能掩盖一些文章内容上的缺陷,比如这句“相反,只懂得艰辛的人,即使幸福的瞬间从旁边经过,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或者辨别不出幸福的瞬间结果错失良机。只见过老虎的人,不会把豹子误认为老虎。”给人一种总结得莫名其妙的感觉。

可能只有想象力足够丰富的人才适合读多和田叶子的书。

8、《只有一个人生》

年度劝退书单 - 9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郑小龙

不推荐理由:我在高一的时候借了朋友的这本书来看,原因是在当时一众动漫男女作为封面的读物中,这本书的白底墨点实在是显得别具一格。其实我已经不太能完整地回忆起当时读这本书的感受了,如果非要形容的话,那种阅读感就像是:你偶然被一种长得好看的食物吸引了,自然拿起来吃,前面几口你觉得有一些奇怪的味道,但总想着后面就好了,但当你再尝试吃一口的时候,你发现了,原来它就是不好吃的。

我在“努力”看到四分之一的时候,果断放弃了。回想起来,我找到了自己厌弃它的理由——这是一本披着散文外壳的优美的“伪人间指南”。

在豆瓣阅读的词条里,这本书的介绍是——周国平散文精选集,精选其生活感悟类美文130余篇,真挚、温暖、动人……或许大部分的人都想要在书中得到某些建议、安慰或者只是某种情绪的发泄,但我以为即使是这些话也是要建立在某段完整的叙述中的。

这本书没有,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学教授在无数个午夜梦回时刻写下的带有浓厚哲学色彩的自怨自艾。从一开始,作者就只是在带着说教性质进行情感抒发,例如“我无意以审美之情为救世良策,而只是表达了一个信念:在义与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一过的人生”,以及“真正站得高的人应该能够站到世间一切成功的上方俯视成功本身”等等。

更奇怪的是,作者居然用大篇幅叙述了《小王子》的故事梗概,得出“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的结论,又转而解说了小王子的结局,最后甚至充满浪漫色彩地写下——“那么,现在这位圣埃克苏佩里在哪里呢?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国最出色的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中失踪了。我相信,他一定是去寻找他的小王子了。”即使在我不过高一的年纪,看到这段文字也忍不住想问——周老师,您是在凑字数吗?散文格式虽然自由些,倒也不用如此随意吧。

他还会在书中对历史史料进行大段引用,让我怀疑这本十几万字的书可能有一半都在“旁征博引”。比如有一章中,作者说自己读袁宏道全集,感觉“清风徐徐扑面,精神阵阵爽快”,接着摘录了一些原文来称赞真性情和及时享乐。如果你仔细看过就会发现,那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阅读理解,他依然在不遗余力地教大家如何站在历史典故的肩膀上想明白“我们都是有生有死的常人,倘若我们肯安心做这样的常人,顺乎天性之自然,坦然于生死,我们也就算得上是圣人了”。

总的来说,周国平或许只是想教会读者以哲学的眼光看待人生百态,但他选择了站在最高处俯视众生。他刨除了其余一切现实生活的变量,鼓吹人们就是应该只顾真性情、万事莫强求,他带着自己既有的成就挑选了无数古今中外的例子来反证观点,好像他的读者上一秒还手握屠刀,下一秒就应该立地成佛了。

9、《十宗罪》

年度劝退书单 - 10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卢才浅

不推荐理由:作为一本描述重口猎奇案件和性暗示的书,它很成功;作为一本刑侦小说,它基本没有任何刑侦推理元素,逻辑链根本没有,这就导致了主角“公安特案组”看似身怀绝技其实并无卵用,跟拍电影似的去案发现场走个过场然后等着案犯自首/朝阳群众/干警线报就行了,也间接导致了人物塑造稀烂。

至于作案动机和过程基本靠凶手自述,所以这书是咋被贴上“推理刑侦大作”“揭露人性黑暗”的标签的,靠凶手自己上门忏悔?靠主角团结案后不疼不痒的那几句批判?

当然优点也有,那就是爽!作者把逻辑人物啥的全扔了全心全意给你写重口猎奇大案,今天砍头明天碎尸中间夹杂点重口皮肉交易,能不吸引眼球吗?但长大后觉得文笔也就那么回事,而且性描写跟个处男YY似的。就好像喝白酒,喝高了之后感觉自己到达了巅峰,酒醒后发现原来到达的是傻叉的巅峰。相比之下作者的前作《罪全书》其实各方面都更好。

总结一下:很幸运在我荷尔蒙最旺盛的青春期有它作为排解,后来想想是因为那时候刘皇叔流通不发达只能出此下策,挺无奈的。

10、《我在底层的生活》

年度劝退书单 - 11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冉阿树

不推荐理由:首先本书的故事点是很吸引人的,一个将近六十岁高龄的畅销书作家、大学客座讲师、专栏作家掩藏身份,cosplay成为肄业、中年离异、无收入来源的单亲妈妈潜入社会底层,面试、打工、租房,实实在在的体验底层的生活,堪称中国版微服私访,亲身体验后芭芭拉用自己的经验证明了,穷人的穷不是因为懒惰,还有很多大环境的因素存在。

意义深远,但是行文真的是很啰嗦,故事性稍微是弱了点,看着看着忍不住走神,很大程度上削减掉了人们试图共情的耐心。因为整部书都是围绕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写,没有大数据和相应的学术的支撑,最后的结论也显得很单薄。而且我怀疑是我买到了盗版,所以排版极其简陋,大片不分段的文字让人读起来脑袋眩晕。

我印象中乔治•奥威尔写过一本《巴黎伦敦落魄记》,也是讲自己在巴黎打工的底层生活,看起来真的是觉得好惨啊,文学性降低了很多,更多的心情都被拿去同情和感慨了,可能是因为地理上的距离感,我始终觉得国内的底层生活是更惨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更有挖掘的空间,而美国的时薪较高和相应的较为完善的就业政策在我和国内的生活对比起来看,或许真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审视感。

比如我很喜欢看央视的《我要找到你》寻亲节目,里面的被拐卖的中国底层人物们,一个个经历的故事拍成电影都绰绰有余,虐待、性侵、生子、家暴、逃跑、工作等,虽然过得极其悲惨,但是他们总能找到活下去的方式,这样冲击感可能对我来说更加真实一点,而芭芭拉文章里提到的美国底层人士的生活,对我本人的情感的触动就少了很多。

1、《必然》

年度劝退书单 - 12

不推荐人:脱口秀演员 蔡师傅

不推荐理由:互联网媒介的爽文,努力给读者制造一种掌握未来的错觉,然后继续等待那些所谓的预言到来。

我甚至怀疑这本书是罗振宇定制的,制造未来要改变的危机焦虑感,随即卖给你一本缓解焦虑的秘籍。和常规的畅销书有区别的是,阅读体验太差,自创生词新捏的概念一套一套的,和教科书一般生硬,而实际又只是一本铁齿判命的内容。

讽刺的是,在国内畅销的同时,内容中很多预判或多或少也都已经发生和实现,这就不太符合神书的逻辑了。

2、《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年度劝退书单 - 13

不推荐人:上海老编辑 老徐

不推荐理由:与其说这是本好书,倒不如说它是本爽书。作者的优点是敢说、会写,为读者营造了一流的沉浸感。但不足之处在于没能提出更惊艳的观点,推理过程也过度简化,读者一旦跳出作者构建的框架,很容易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然,用30.7万字的篇幅装下人类全部历史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至于这本书最终给我的观感就是啥都写了点,但啥都没写深。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的知识体系比较零碎,这本书可以看看,但不要以此为荣。说白了,这并不算是本历史类科普读物。

3、《沙丘》

年度劝退书单 - 14

不推荐人:网文作者 潮岩

不推荐理由:今年看了50本书,38本非虚构,剩下的都是小说。最喜欢的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非常上头地看完了 “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也读了最新出版的《成年人的谎言生活》,费兰特幽微的人性洞察和精准的笔力让我羡慕。

而在去电影院看完维伦纽瓦的《沙丘》之后,我也非常上头地找来了原著,读完了第一本之后,最大的感想其实并不是它有多么糟糕,而是感慨于它的“过时”。

如果非要形容的话,抛去那些闪烁的光环,我愿称《沙丘》是“为封建君主制唱挽歌的太空歌剧”。落后、封建的意识形态批判可以暂放一边,这种“挽歌”恰恰也形成了它独特的古典主义美感。同时也不与想象力抵触,《沙丘》中关于行星生态的想象描写是具有开创性的,并且自洽的。

众所周知,《沙丘》本身并非那种硬核的科幻,因此在科幻圈本身也有一定争议,但“一部完美的科幻小说应该由75%的文学和25%的科学组成”,对此我深信不疑。作为小说,文学性固然是其最重要的东西,然而恕我不能领略到《沙丘》的文学魅力。如果实在要说为什么,不是慢,也不是老套,而是我讨厌神棍。

作者赫伯特非常推崇荣格,使得他笔下的人物都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神棍气质,所有的剧情几乎完全依靠“神神叨叨”的生硬推动,在如今看来,缺乏说服力和代入感,也稚拙得近乎可笑了。讲故事的法则在于,越是天马行空的设定,越是要逻辑严谨,引人入胜。

于是,论宏大的古典主义与历史背景,《沙丘》比不上同代的《魔戒》系列;论精彩的家族命运和权力斗争,它又比不上当代的《冰与火之歌》。《沙丘》诞生于那个时代固然伟大,或许是一座丰碑,但本身已经沦为了“可以看但我觉得没必要”的鸡肋经典。

如果普通人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话,我觉得看电影就行。

4、《齐马蓝》

年度劝退书单 - 15

不推荐人:足球专栏作者 羽则

不推荐理由:我承认,我也是因为《爱,死亡与机器人》慕名而来。《齐马蓝》是其中我非常喜欢的短剧,一个不断追加功能了解万事的机器人,最终选择停止高级思考回到本源,简直就是在科幻里提炼出了一丝禅意。

确实欢喜。于是当作者短篇小说集出中文版的时候,没有一丝犹豫。

但是看完的感受却难免失望。其一,《齐马蓝》仍是最佳,其他短篇虽谈不上套路,但和他人科幻作品相比也没什么独到创意;其二,太多没有解释的复杂名词拍在读者脸上,对任何非资深科幻迷都是一种煎熬;其三,中文翻译过于机械拗口,更加重了本书的晦涩程度。

可能还是期望太高了。

5、《内部讲话系列》

年度劝退书单 - 16

不推荐人:足球记者 雷杰深

不推荐理由:所有的成功学书籍,尤其是知名企业家的内部讲话,都不要读。这本书只是我从同类书籍中选择的一个代表。

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明白:自己读书的目的是提升自己或陶冶情操,不应该将读书的行为变成一种功利的手段。成功有偶然性,我们不应该将部分企业家的讲话奉为圭臬。

所以,说这些书不该读,并不是这些书本身有多么差劲,而是它们代表和助长了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况且,所有的“内部讲话”既然能印行成书,其可靠度也可想而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不甚读书的亲友们转发一些名人名言和心灵鸡汤,其中部分内容根本经不起推敲,甚至让人有反智之感。当一个社会将企业家的讲话奉为经典时,意味着这个社会将资本和金钱的价值拔高到高于一切。但即使如此,书中主人公的财富也并不可能以同样的方式来到读了这本书的你手中。

愿今后任何一座书城里,不再有任何的企业家内部讲话。

6、《刘强东:人到绝境是重生》

年度劝退书单 - 17

不推荐人:教培行业从业者 xzz

不推荐理由:让我今年反向推荐一本书,我的脑子里立马就冒出来了这本《刘强东:人到绝境是重生》。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曾以为这是本类似于乔布斯传类的自传类书籍。我抱着很大的期待打开翻了目录之后,就感觉略感失望,但还是耐着性子翻阅了一部分。

这本书并不是自传,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刘强东在京东创业中的某个选择拿出来进行赞赏,又丝毫没有对其行为或是底层商业逻辑做出解释,仅仅在于描述这一事件的发生。这本书通篇基本上都是这些高度重复的文章。

过于碎片化和同质化的文章仿佛就是作者从各个公众号东搬西凑所整合而成的,如果把它称为商业书籍,但它又显得过于吹捧,过于重复,甚至是漏洞百出。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它不能够称为一本书。没有干货和营养加上高度重复的文章以至于把它称为所谓的鸡汤文感觉都是过于夸赞。

让人感觉最有价值的便莫过于封面的人物肖像和签名。放在书柜上作为一件装饰品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7、《政治秩序的奇缘: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年度劝退书单 - 18

不推荐人:某互联网大厂员工 半糖可乐

不推荐理由:转眼间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当初在武汉方舱医院里,一位感染新冠病毒的小哥捧起这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就书籍本身,福山只是罗列东西方列国政权机构的表面形式,并未分析背后的运转逻辑以及对经济社会、民众生活的实际影响。所以在书中就会看到福山一方面提到万历皇帝朱翊钧长期怠政,为一己私欲掠夺国库和民间财物,转身又为熹宗朱由校“喊冤”,皇帝不能控制官僚体系,收不上工商税,导致国库枯竭败于女真。

缺乏客观统一的衡量标准,仅以官僚系统的严密与否作为现代国家的评价标准,显然无法带来有价值的思考和收获。

8、《精神病患》(译本)

年度劝退书单 - 19

不推荐人:编辑的网友 姚北

不推荐理由:如果不是经常购书,有个简单的三原则,可以帮助您有效避开大部分纸垃圾:1、还没死的人的传记/回忆录/其他形式以其个人(臆想的)真实经历为主要内容的书;2、任何畅销书榜单上首次出版时间晚于1970年的书籍;3、我下面说的这位老师翻译的。

买书看书这个事情就跟买护肤品差不多,只不过保养的是脑子(但同样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心态),跟着别人买基本上就是踩坑,区别在于二手书上闲鱼是卖不掉的。但有一类书的坑更致命,更隐秘,好比你需要看一眼这瓶精华的成分到底是什么,但你并不懂那个鸟卵化学名词到底是什么东西,那就是外文翻译过来的书。

所以不要看姚向辉老师翻译的书。

姚向辉。姚向辉。姚向辉。

但反过来,如果是老姚翻译过的书,原作多半不错,如果还有其他老师翻译的中文版,多半值得一看,但命运的巧妙安排在于,要找新的译本,多半都需要在姚译本之后等个n年,大概这就是吃螃蟹的人吧,横着走也是应该的。

老姚挑书的眼光一流,但按他自己的说法,翻译就“基本还在不犯错的阶段摸索”,老姚这不是谦虚,是不怕开水烫。作为一个逆中文习惯大流,惯称San Francisco(旧金山)为圣弗朗西斯科,突破解剖学事实改asshole(屁眼)为“逼眼儿”的业界迫击炮,把宾语中的一个仅仅是有名字的美女变为主角认识的人(出自小说《美国精神病人》),颠倒剧情、语句不通、逆练汉语已经是常规操作,真正让姚老师一举成名的,是下面这句克苏鲁名段:

That is not dead which can eternal lie. And with strange aeons even death may die.

老姚:永远长眠的未必是死亡,经历奇异万古的亡灵也会死去。

……这句话好歹也是说“死亡”这个概念本身的事情吧,您哪里找来的“亡灵”,这个亡灵是谁变的?谁???

9、《东野圭吾滑雪元素小说》

年度劝退书单 - 20

不推荐人:西二旗的大厂运营 蒋凯西

不推荐理由:东野圭吾在国内有相当一批粉丝,除了最知名的几部外,加贺恭一郎系列和伽利略系列质量也都不错。但是神奇的是一旦小说中出现了滑雪的元素,质量就立刻垮掉(点名疾风回旋曲、白银杰克)。

据说东野圭吾本人特别喜欢滑雪,所以有些小说也会带些“私货”,花费大量的文笔给大家讲讲滑雪场的环境、雪场附近人们的生活、雪场上的恋情、滑雪的体验感受甚至一些技巧……不过观感嘛,就像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个二百斤死肥宅跳出来向你安利一个你从来没听说过的二次元偶像有多么美好一样……

10、《九王夺嫡》

年度劝退书单 - 21

不推荐人:知乎答主 皮耶霍

不推荐理由:相比较2018年广受好评的《年羹尧之死》,2021年的这本《九王夺嫡》明显有些发力过猛了。当初《年羹尧之死》能够广受好评,在于作者用丰富的史料依据,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与传统公众印象中不一样的年羹尧与雍正,进而让读者能够从更深刻的视角去见证一个更加真实的“年羹尧之死”。

可以看到,这种带有“解密”与“颠覆”性质的叙述方法能够被认可,显然给了作者更大的信心,于是在《九王夺嫡》中,我们就见到了一部全程为了“揭秘”而揭秘,为了“颠覆”而颠覆的作品,整本书水平迅速下滑至路边书摊“历史揭秘”水平,既失去了传统史学的逻辑性,又并不具备历史小说的阅读畅快,可以说与这个系列丛书历史科普的定位完全偏离,成为了一部普通人读着累,史学爱好者不屑读的“两不沾”作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指北”(ID:hlwzhibei),作者:指北BB组 蒲凡,36氪经授权发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