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9.7°C-21.2°C
澳元 : 人民币=4.86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2021-12-1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让肩膀远离耳朵,肩膀后展下沉”我想瑜伽习练者对这句话肯定非常熟悉,耳朵都听出茧了。那为什要让肩膀远离耳朵?如何正确的做到肩膀远离耳朵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1

先来说一说为什么要让肩膀远离耳朵?

1、给颈椎创造空间,让头颈可以自由活动;防止压迫颈椎及周围神经和动脉!

我们知道不管是颈椎和腰椎都不能被压迫,要最大限度的延展给椎体创造空间。比如在牛面式中当双手在体后相扣的时候,我们会提醒自己让头颈左右动一下,检查一下颈椎是否受挤压,头颈是否能够自由活动。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2

其次。很多人在练习瑜伽的时候会感觉头昏头晕,耸肩导致肩颈周围的神经和动脉受到挤压和压迫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肩膀后展下沉远离耳朵就可以避免这一系列的问题。

2、让肩关节回归正位。

一旦肩关节回到正位,就能充分启动手臂和肩膀力量同时创造肩膀的稳定性,而这些对任何一个体式都至关重要。

肩关节是个球窝关节,而且关节窝非常的浅,所以肩关节灵活有余稳定不足;容易脱臼不容易发力,所以很多人形容肩关节的结构就像把一个乒乓球放到一个浅口的盘子里面。你可以想象一下乒乓球在盘子里面咕噜乱晃的情景。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3

而肩膀远离耳朵,肩膀后展下沉就能有效的让肱骨头呆在关节窝里面,让肩关节最大限度地保持稳定。相当于让乒乓球在这个浅口盆子的最中间最凹陷的地方呆着,这时候乒乓球是最稳定的。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4

肩关节稳定了,整个肩胛区域、上背部、头颈才能跟着稳定。我们说过肩膀区域的稳定对于身体的重要性和骨盆稳定对于身体的重要性是一样一样的。

3、使气息向下。

我们都知道在胸式呼吸的时候,要让气息充满整个胸腔,让气息向前后向左右走。在做腹式呼吸的时候要让气息向下走直到腹腔。都要避免气息向上走。但是一旦耸肩,气息就会顺着肩膀向上走,没有办法让气息向下沉。气息向上走也是瑜伽练习中出现头昏的原因之一。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5

大家可以试一下:耸肩和沉肩两种状态下自然呼吸,然后观察气息的走向。

4、减少斜方肌上束参与运动,美化脖颈肩膀线条,美化体态。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6

肩膀向上耸还有一个问题在运动中斜方肌上束会过多的参与运动,代偿肩颈力量,造成斜方肌上束变大,从而影响肩颈线条,显得脖子粗肩膀厚。如果让肩膀远离耳朵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个问题,使肩颈修长,肩膀薄平直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7

这是我写文章有史以来,把为什么要这么做,写得最详细的一次,因为不要耸肩,肩膀下沉这个问题强调一千遍一万遍,还是有人记不住,希望大家看了上面这么多的废话,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具体练习中如何让肩膀远离耳朵?

有的人肯定要说了,这我还能不会吗?我就是想不起来而已,但事实上真的有很多人不会怎样让肩膀下沉。

我们分几种情况来说

1、当大手臂低于肩膀时

这样的情况非常多:包括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双手扶髋,双手在体后的动作像蝗虫式、反祈祷式、双角式等等。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8

正确做法:找到一组对抗的力:头颈向上肩膀向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曾经看到过一个比喻,觉得非常的恰当和形象分享给大家。

想象自己是一条正在蜕皮的蛇,皮正蜕到肩膀的位置。头颈带着身体想要从皮里钻出来,肩膀向下用力想把皮从身上脱掉。大家可以试一试,感觉特别像,一旦记住你就不会忘记。

2、当大手臂高于肩膀,举向头顶的时候。

这是肩膀远离耳朵的重灾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人的肩关节不够灵活,双手没有办法贴着耳朵向上举,想在头顶双手合十就更困难,这时候怎么办呢?耸肩。因为耸肩可以让你手臂伸得更直,并且双手能够毫无压力的在头顶合十。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9

但是这不是靠手臂力量和肩关节的灵活度把手举上去的,而是肱骨头远离关节窝、胛骨向上移动、斜方肌向上推、压迫颈椎为代价换取的空间,把手臂连同肩关节整个拎上去了,练再多肩关节的灵活性也不会得到改善,只会把肩练得越来越厚,脖子越来越不舒服。

不知道肩膀远离耳朵的细节和重要性,就别抱怨为什么你开肩没效果 - 10

正确做法:把肩膀和手臂当成一个杠杆跷跷板。不是手臂用力向上把肩膀向上拎,而是肩膀这头向下沉,把跷跷板的另一头手臂给送上去的。也就是说力依然是由肩发出的,这边下沉的越多,那边上去的越多。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