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14.6°C-15.2°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如何借着战争赚取巨额利润?

2021-11-20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人都不陌生了,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战争,战争让参战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在这些付出代价的国家中,很难将美国这个所谓的“功臣”算入在内,因为相比于其他参战国付出的鲜血和牺牲,美国却在战争中赚了个盆满钵满,说是大发了一场战争横财都不为过,美国更是因此成为了战后的世界第一强国。

那么,美国是如何在这场席卷了世界的战争中赚足了利润,并靠此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呢?

被推动的战争

事实上,美国需要战争刺激经济也是没办法,罗斯福新政是让美国摆脱了大萧条,可这也不是完全摆脱了。从1936年到1939年,美国的失业率突然就达到了20%,失业人口多达上百万,股市也突然就开始下跌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拉起来的美国经济已经到了极限,以工代赈和大规模基建带来的福利开始消退了,失去了利润增长点的美国自然要出现经济萎缩。可以说,美国现在急需得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这个增长点自然就成了战争,美国需要等到战争的爆发才能挽救自己。

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如何借着战争赚取巨额利润? - 1

等待战争的爆发也很简单,因为美国急需得到利润增长点,只要战争爆发导致市场需求激增,那么美国的工业就得到了利润增长点,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各类产品也就有人购买了。那这么看事情就很简单了,罗斯福新政只是让美国晚死几年,而不是彻底逃过死亡的命运,美国迫切地需要一场战争来刺激经济,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推动一场战争的爆发。毫无疑问的,刚刚从百废待兴状态里走出来,正在加紧武装军备的德国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战争爆发点。

事实上,美国和德国的合作是非常广泛和深远的,这几乎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正值美国大规模对外投资,战后一片残垣断壁的德国自然也是被投资的。从1924年到1931年,德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对德国提供了330亿美元的贷款,德国用于偿还战争赔款的仅有200亿美元,剩下的130亿美元自然就被德国用于复兴自身和振兴军备。

德国振兴军备一直是秘密进行,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至于美国为什么暗中资助德国,当时还仅仅是出于国际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能,只要利润足够,资本家可以出售绞死自己的套索。

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如何借着战争赚取巨额利润? - 2

参与到这一过程中的美国资本可是不少,摩根财团、洛克菲勒家族都是例子,而美国政府也是有意放纵,因为一个强大和即将挑起战争的德国是完全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需要外部刺激才能让经济保持增长,德国需要资金、工业设备和生产原料才能重塑自己的战争机器,两个国家可谓是各取所需。在希特勒公开重整德国军备时,德国所需的后续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美国华尔街代为销售的德国债券获取的。

当然,面对高额的贷款德国自然是无力全部偿还的,而美国政府也同意德国推迟偿还贷款,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是双方有过深的利益纠葛,另一方面是促使德国挑起战争。德国重振经济的办法其实也是国家干预,重整军备、扩充军队本质也是解决就业问题,可德国同样要面临美国的问题,国内已经没有增长点了。大批的军人无所事事空吃军饷,武器造出来变成摆设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想德国的经济不会倒退,德国就必须用战争为手段进行扩张,以此作为德国的经济增长点。

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如何借着战争赚取巨额利润? - 3

战争中的利润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成为了二战的爆发点,而与之对应的则是美国在1939年修改了《中立法案》。该法案出台自1935年,初版禁止对交战国出售武器,隔年修改为连原材料都禁止出售,但在1939年波兰战役爆发后,该法案迅速调整为准许交战国以现购自运方式购买军火和生产原料等。许多资料都认为这是美国对德国扩张行为的回应,但实际这不过是美国为了获取利润而在法律层次大开方便之门罢了。

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如何借着战争赚取巨额利润? - 4

《中立法案》在早期就存在漏洞,它没有禁止出售废橡胶和废钢铁,废橡胶和废钢铁都属于生产原料,可以通过回炉提炼的方式变成生产原料,德国和日本都从美国订购过废橡胶和废钢铁。而1939年修改过的《中立法案》虽然看似不利于海军疲弱的德国,可实际上美国却通过将物资送往中立国瑞典的方式,将包括石油在内的物资转运给德国。典型例子就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在整个战争期间它向德国出售了占据其石油生产总量20%的石油,直至德国战败前一个月还在提供石油。

通常来说,人们只知道美国为同盟国国家提供物资,却不知道美国也为德国、日本提供过物资,甚至建立过良好的合作关系。福特公司拥有一枚希特勒亲自颁发的大十字德意志雄鹰勋章,这是希特勒为了感谢福特公司在1938年于德国建立汽车组装厂,1940年开进巴黎的德国步兵师乘坐的就是福特牌汽车。

美国电报公司也帮助德国改善通讯系统。美国军用产品公司也向德国设在拉丁美洲国家的公司提供轴承。而和日本之间的合作就比较短,但也绝非是不存在,在美国对日本实施禁运之前,美国和日本之间存在有大量废钢铁和废橡胶贸易。

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如何借着战争赚取巨额利润? - 5

这些通常都是很少能在阐述二战和罗斯福执政期里看到的部分,相关书籍里很多都有意识地隐去了这些,但在真实的历史这些都是存在的。与之相对的,美国在对同盟国的援助里也是赚取了许多利润。

比如说英国就曾经用岛屿从美国换取了五十艘老旧的驱逐舰,也曾从美国大量进购武器和粮食等物资,为此美国还在冰岛设立过警戒圈,防止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偷袭英国运输船队。苏联从美国获取的物资也不是免费的,还是需要偿还债务。

换句话说,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赚取了足够的利润,可是当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又该如何稳固自己的利益呢?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退去之后,几乎所有交战国都成了残垣断壁,欧洲更是几乎打成了一片废墟,即便抛开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占领区不提,西欧那也是一地鸡毛的状态。战后的各国都要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生活物资短缺问题,其中粮食就是一个很大的缺口。

战争结束了固然很好,可之后如何养活战后急需得到休养和恢复的民众就是个问题了。事实上,别说是普通民众感觉难以为继,就算是英国王室也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战败的德国更是陷入了衣食无着的困境。

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如何借着战争赚取巨额利润? - 6

对于欧洲而言这是绝对的困境,稍微处理失误就会让欧洲走上一战后的老路——穷困潦倒的各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乱象,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就成了当时欧洲国家的第一要务。而对于美国而言呢?那这当然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已经大幅度恢复,战争不仅没有对美国造成什么压力,反而大幅度恢复了国力,彻底从大萧条的阴影中走出来了。然而,美国必须考虑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之后该怎么办呢?

之所以要考虑这个也很简单,没办法啊,如果任由欧洲继续走回一战后的老路,那第三次世界大战估计也就不远了,美国保不齐就得来一个“大萧条2.0”。那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并且巩固和扩大在经济上的胜利,美国就必须对欧洲展开投资。

此时的欧洲满目疮痍,重建工作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工业设备、生产原料和粮食药品,而这无疑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如果美国能够吃下这个市场,那美国自然也就高枕无忧了。

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如何借着战争赚取巨额利润? - 7

于是“马歇尔计划”顺理成章地就被推行了,乍一看这是用美国的资金来拉动欧洲的复苏,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国家也确实在二十年内高速地发展。

可从长远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实际上也将欧洲市场彻底绑定在了美国的经济上,它避免了美国迅速走回一战后的老路,避免了美国重新走回大萧条,欧洲强大的市场需求保证了美国的发展和利润,美国的经济将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愈发强大。

结语

不难看出,美国在战争和战后的重建里吸取了多少利润,罗斯福新政战争中摧毁得越多,工厂的订单也就会越多,美国的繁荣是靠战争打出来的,罗斯福新政仅仅是让美国在大萧条的影响下晚死一段时间,早死和晚死是有区别的,这样美国就能通过在战争中获取的利润挽救自身。一句话,美国的强大是建立在无尽白骨和硝烟之上的,战争的利润养育了美国,这话是一点都不假。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