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9.0°C-20.8°C
澳元 : 人民币=4.82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2021-11-1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女性的自我意识已然觉醒,行业和社会加诸在女性身上的偏见却依然存在。部分女性创作者对此有所察觉,她们试图通过长久且坚定的创作向那些偏见反击,导演滕丛丛和艺术家陈可便是她们中一员。VOGUE和江诗丹顿Égérie伊灵女神系列,与这两位卓尔不群的女性创作者展开了一场关于女性创作的对话,关于她们如何捕捉灵感、如何与时间共处以及她们眼中的当代女性,以下是她们的故事。

前不久,在一个电影的剧本讨论会上,导演滕丛丛差点对一位女同事发火。在这之前,她花了两小时和男同事沟通,把剧本主角定为女性,即将达成共识之际,那位女同事突然站出来说,“我觉得还是坚持从男性视角切入这个故事,我作为女性去看爱情片,主要是为我男朋友看的,让他受教育”。滕丛丛感到一阵巨大的愤怒,差点要掀桌子。“最后打败我的竟然是我的同性战友,这个事情太可怕了。”接下来的两个晚上,她都没睡好觉,梦里都在跟那位同事讲道理。最后她明白一件事,她说她自大了,她根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1

拼色针织连衣裙:Edition

腕表:江诗丹顿ÉGÉRIE伊灵女神系列月相腕表

电影《送我上青云》的宣传期结束后,滕丛丛便鲜少再出现在公众视野。她有自己的正事要做。“一个创作者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无法在全身心投入创作的同时,还能在各种场合如鱼得水。”所以除了宣传电影,其他时间隐形,在她看来是更为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更何况,光创作内部,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她从来享受创作,认为让流逝的时间更有价值的方式是投身其中——做出好的作品。她说,我可以停下来享受(生活)一阵子,我不能一直享受。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2

这两年,编剧的身份往后退,滕丛丛把更多精力放回到了“导演”上,手头同时进行着好几个影视项目。数天前才刚从新疆采风回来,她买下了作家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的影视版权,准备和视频平台合作拍摄。还有个关于葬礼和原生家庭的项目,筹备了两年,实地做过两次田野调查,今年年初福建同事的外公过世,她又去了第三趟,沉浸式地体验了一场闽南葬礼的始末。

她一向对作品严格要求,剧本已经改过一轮,现在自己接手继续改。“我不想拍出来之后被福建人笑话。我希望我每一次都可以做到最好。我希望我永远不拍烂片。我希望我老的时候,人家能说这是位挺优秀的导演。”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3

吸引她的一直都是故事,各种各样好玩的故事。她从小便喜欢故事,看很多书,初中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常被一群女生围在中间,像讲评书一样,给她们讲在书上看到的各种故事。后来如愿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创作。第一个完成的剧本是个爱情喜剧,剧本对资金要求高,实现起来难度大,她就转头写了个投资不大的文艺片剧本,便是后来大众看到的《送我上青云》。“当时的初衷是用比较少的资金先拍一个作品出来,第二部才会有更多的选择。”

两年过去,第二部作品迟迟未来。滕丛丛有些羞于再自我言说,那些前期的采风、田野调查和对剧本的精益求精,都是暗中蓄力,尚未结出可见的果实。但在暗流涌动的创作之路上,她确是一直在往前走,并且满怀信心与希冀。灵感似乎对她格外优待,脑子里经常会有好点子好想法蹦出,听到别人讲述有趣见闻她也会随手记下。在滕丛丛看来,一个创作者,创作初期依赖的多是自我生活经验,逐渐成熟后,依赖的就是“自我阅读体验”和“自我共情经验”。经验本身不难获取,难得的是,如何在一部作品里做选择与取舍。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4

拼色针织连衣裙:Edition

腕表:江诗丹顿ÉGÉRIE伊灵女神系列月相腕表

表达欲仍是创作的最大动力。“对于女性题材,我还有很多话要说。对于女性商业电影,我依然觉得现在的市场覆盖率是不够的。”说到底,影视行业还是个男性掌握话语权的行业,滕丛丛理解行业的特殊性,也明白两性出发点不同,男女之间彼此共情并不容易。

但她的特别在于,她不打算顺从于此,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不介意被定义为‘女性电影导演’,从男性视角出发的导演已经够多够优秀,我需要做好自己擅长的。主流商业片中女性角色依然是片面的,功能性的,缺少真正精彩的刻画。不是主流市场不需要女性电影,而是这一类的女性商业电影实在太少。”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5

从十八岁进入电影学院,到现在又一个十八年过去,滕丛丛一半的生命都在学习、思考和认识电影,在影视工业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她现在或许只是个小人物,“但我坚持做我认为对的事情,总有一天它会让电影市场变得更好,让女性电影有更多的表达。”她笃定,这也是大势所趋。“当女性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学会欣赏不同种类的美,属于女性的商业主流电影,也会越来越繁荣。”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6

VOGUE:创作中经历过哪些灵光乍现的时刻?通常会用什么方式来激发和捕捉灵感?

滕丛丛:灵感乍现其实比较容易,脑子里经常会有好点子和好想法,或者听到别人讲述有趣见闻,我也会随手记下来。难的其实是你要做一个作品时,对它们的取舍和使用。

VOGUE:时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理想的与时间共处的方式是?

滕丛丛:时间意味着生命。对我来说,投身到工作中,在不同的时间创作出来不同作品,就是与时间最好的共处,也是对自己这一生最好的注解。

VOGUE:现阶段认知的女性之美是什么样子?分享一个最近感知到美的时刻。

滕丛丛:一种平凡踏实的美。不久前的一个晴好天气,妈妈在阳台上给家里的狗狗剪毛,周围堆满了爸爸养的花花草草,狗狗乖巧地翘起爪子给我妈剪,我们开玩笑说,剪下的狗毛可以做一件摇粒绒坎肩。

去年七月,陈可把工作室搬到了北京六环外的郊区,周围都是果园,推开窗就能看到一片金黄的麦田。上个工作室在五环边上,2005年她刚到北京时,那里也是片蛮荒之地,每次汽车经过都会扬起漫天黄沙。等搬走时,那里已然一派现代城市景观,道路规整,楼宇林立。陈可说,艺术家就像一个城市的拓荒者,他们会先去到人少的偏僻地带,一旦那热闹起来,又会往更偏更远的地方去。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7

白色裙子:JOHNDER SHUM

腕表:江诗丹顿ÉGÉRIE伊灵女神系列自动上链腕表

新工作室比原先大上不少,挑高七米多,开有一扇天窗,天气晴好的时候,阳光会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陈可最近喜欢在靠北的一面墙边工作,那里上午的光线最为充足,每天清晨把小孩送到学校后,她就驱车来到这里,最新个展“包豪斯女孩/房间”的四十余幅作品,便是在这个新工作室内完成。乍看上去,这是两组截然不同的作品:“包豪斯女孩”是布面油画,“房间”是异形铝板绘画,前者具象,后者抽象。怎么把两种不同形态和材质的作品融为一体,而不是看上去像两个艺术家的作品拼凑,陈可有过忧虑。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8

她自己也是在全部作品完成之际,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两个系列之间存在某种隐秘连接。“比如铝板上的好多颜色在油画中都能找到,包括有张布面油画画了房间一角,后来发现三角形铝板画的那三根线,其实也是形成了一个墙角一样的空间,那完全一个潜意识的行为。”那段时间,她通常是几张画同时进行,可能同一天里,铝板画和布面画都会画上数笔,过程中互相启发,铝板画影响她去画了些布面的画,布面上那些未能充分表达的,又在抽象的铝板画上得以延伸。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9

“包豪斯女孩/房间”是陈可的第十一个展,她把它看作是近十年自己在探索抽象绘画上的一个阶段性呈现,期待跟之前的展览有所区别。展览计划在去年夏天敲定,十月完成第一件作品,到今年六月开幕,陈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她感慨道,办展览就跟拍电影一样,从前期准备、中间执行到最后完整呈现,过程多有变动,但这种如同造物主般一点一滴的建构之感,她也乐在其中。

个展好评不断。突破、惊喜、高峰,外界看来,艺术生涯又上了一个台阶。但内部视角,陈可更欣喜于现在进入了一个创作相对自信的阶段。艺术家的创作内部有太多挣扎,下去的每一个笔触都经过了或直觉或理性的判断,她享受“自己和作品合二为一”的灵光乍现时刻,但当一切不太明朗时,她倾向于先大量的去做和等待,直至灵感的再次光临。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10

阅读是等待的方式之一。“不只文字的阅读,还包括视觉的阅读,大量看相关的图像,在脑子里积累,再跟自己的个人经验结合。”从2012年的“弗里达”系列、 2016年的“梦露”到今年的“包豪斯女孩”,创作源头都可以追溯到无意中的某次阅读经历。以转型之作“弗里达”为例,当初便是在旧书摊上看到了一本关于弗里达的摄影集,里面记录了这位西班牙女艺术家一路以来的成长轨迹,在她身上,陈可仿佛也看见了某个自己,随后开始了一系列以她为对象的绘画。

以此为界,陈可把自己至今为止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只关注自我的那个小世界,曾一度卡在某个地方,无法继续前行;2012年成为母亲后,她把视线从自己身上挪开,开始以历史图片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对象,从弗里达、梦露到今年的包豪斯女孩,她通过描绘这些女性,走近她们,也抵达自身。十年过去,陈可仍十分喜欢“弗里达”那批当时被认为超前的作品,“它们穿越了时间。”陈可说,对艺术家而言,做作品就是最好的对抗时间流逝的方式。她有时回头看之前的作品,每一件都像一面镜子,留下了当时自己的样子。“作品是不会撒谎的,那是一种很真实的记录,甚至能留下某种潜意识里的东西。”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11

白色裙子:JOHNDER SHUM

腕表:江诗丹顿ÉGÉRIE伊灵女神系列自动上链腕表

VOGUE:创作中经历过哪些灵光乍现的时刻?你通常会用什么方式来激发和捕捉灵感?

陈可:当感觉自己和作品合二为一的时候,那种感觉很轻松很自由。我是通过大量的去做和等待来捕捉灵感,它到来时,就好像突然一束光照到作品,非常抽象。

VOGUE:时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理想的与时间共处的方式是?

陈可:我画画的时候就是在享受时间。我觉得对艺术家来说,做作品就是最好的对抗时间流逝的方式,它们记录你每一个思绪、每一次情感流露,通过作品可以记录自身的变化。

VOGUE:现阶段认知的女性之美是什么样子?分享一个最近感知到美的时刻。

陈可:我画的那些人就是我心中女性之美的形象,坚强和有力量,这批作品的女性肖像有个特点,线条都比较硬朗,有一种雕塑感,其实是为了表达她们的内心力量。最近感到美是看北京天上的云,大自然给了我很多视觉上的惊喜,这次铝板作品的元素很多就来源于我看到的天空的颜色。

陈可&滕丛丛:两位当代女性的创作方法论 - 12

电影和艺术,向来是男性掌握话语权的行业,滕丛丛和陈可的特别在于,她们不打算顺从于此,勇敢地表达出了自己作为其中女性创作者的声音。当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滕丛丛是直截了当地指给你看,陈可是悄然温吞地低声诉说,但同样都郑重清晰,旷日且持久。在时间的长河中,她们将社会的偏见淬炼成了灵感的偏心,呈现出当代女性创作者非凡的艺术直觉与远见卓识,这与江诗丹顿Égérie伊灵女神系列追求卓越与美感的理念不谋而合。

自19世纪初,江诗丹顿就倾心于偏心式表盘设计,Égérie伊灵女神系列腕表,正是这种美学风格的现代诠释。这一系列名称取自古罗马神话中的灵感女神Egeria,有着“伊人”和“灵感”双重美好寓意。结合高级定制时装与高级制表精髓,标志性的表盘设计隽永经典,细节之处又大胆创新,和所有试图打破性别偏见和时代桎梏的女性站在一起,一步步抵达自我,也照见他人。

创意策划编辑:张绍鹏 Zaki Zhang

摄影师& 视频监制:黎晓亮 Alexvi

导演:张帅 Shuai Zhang

选角:张静 Mia Zhang

造型:乔 Georgie Qiao

执行制片:卡卡 Caroline Shen

视频制片:刘晶晶 Vanora Liu

摄像:杨磊 Lei Yang王儒洁 RuJie Wang、付拓 Tuo Fu

剪辑:Xueyang Ni

调色:Xueyang Ni

妆发:高鹤严 HeYan Gao

时装助理:同同 Josh Tong、 Chloe Ding

场地提供:NEWS STUDIO

撰文:miya

微信设计:80jiang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