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5.2°C-15.7°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2021-11-16 来源: 新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日,世界顶级奢侈品牌DIOR在其社交媒体发布了一组新品大片。

没成想,十几分钟后,就让负责拍摄该组照片的摄影师顶流陈漫摊上大事。

网民给出的答案简单,女性人像涉嫌丑化国人。

一时之间,即便DIOR品牌再头铁,也不得不及时下架该组图片。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

然而,网络威力就是如此,按下了葫芦,起了瓢。

不仅有网友将陈漫2007年登上英国先锋杂志的作品重新拿出来讨论。

更有人扒出她一幅有关少先队员的早期作品集中讨论其艺术性到底在哪里?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2

与此同时,就在网络热度持续上升之际,因一张CG画气炸澳洲总理莫里森的青年画家乌合麒麟,成为热门人物。

同样是领域中的佼佼者,显然,乌合麒麟被当成了陈漫的对立面、中国艺术家的新典范而拿来做比较。

有人说,陈漫的作品大多是为了迎合西方主流审美;

也有人说,媚洋才能蜚声国际,中国的文化自信道阻且长;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一旦涉及到“艺术”两个字,讨论的空间便异常宽大。

毕竟,审美这个东西充满着主观色彩,谁的位子高,谁的声量大谁就说了算。

因此,不乏有陈漫的粉丝站出来替自己偶像发声,艺术境界的高低成为纠缠的重点。

但是,不管怎么说,不是第一次玩转中式美学的陈漫,这次的确丢了手艺,也丢了人。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3

2003年,是陈漫的高光时刻。

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摄影师凭借一手PS的高超技术,成功撕开中国时尚圈的破口成为时尚圈一股新生力量。

那时的陈漫用大胆前卫和饱受争议,奠定了自己时尚新锐的地位。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4

随后,在中国时尚老炮李东田的扶持下,陈漫成为业界有名的“一灯大师”。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给事业巅峰时的模特吕燕拍摄的一组人像。

自此,陈漫只身挑战大众审美单一化风潮,将单眼皮女生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5

然后便是六年以后,《祖国万岁》系列诞生,让陈漫不仅在时尚圈成名成家,她也从单纯的摄影师逐渐走上了艺术家的道路。

根据当时的报道,摄影这个西方的舶来品需要被打破。

中国的东西、东方的元素成为陈漫脑海里的创作素材,也让她成功收获万千宠爱,成功跻身中国知名摄影师行列。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6

一袭红衣,站在魔都前敬礼的杜鹃,至今是陈漫摄影生涯中最震撼人心的作品。

也为海外展现了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女性的新形象:自信、柔美、热爱我的国。

因此,旧金山华人艺术中心美术馆永久收藏了其中的两张作品,也让陈漫的名字从此进入世界时尚圈。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7

至于2012年,由她创作的《中国十二色》更让整个中国时尚界为之震撼。

一方面是陈漫的这组照片在妆容和创意上的确有可取之处,另一方面则在男性主导的摄影行业中,陈漫能够一枝独秀,让不少人看到中国女性摄影师的发展与未来。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8

有人说陈漫是中国时尚摄影界的重要符号,被《纽约时报》报道过的“中国视觉的先锋”;也有人说陈漫的作品是对拍摄对象的“最后一道包装”,是“商家打出的第一张王牌”。

然而,不管是夸还是骂,毋庸置疑,陈漫是千禧年后,中国走向世界的新一批艺术精英。

他们在某一时期向世界展现了国内艺术家的才华与魅力。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9

然而,今时今日重新翻看“漫式美学”,网友之间的热烈讨论不无道理。

同样的单眼皮、黄皮肤、雀斑脸,2007年陈漫的《中国十二色》登上英国先锋杂志的i-D的12个版面。

让陈漫在中国时尚圈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

毕竟,在那个时候,只要跟“国际”沾边,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权威”。

可是,这次,“漫式美学”所呈现出来的人像特写。

头戴簪花、暗黑丧妆,带着清朝护甲捧着品牌爸爸香包的模特,俨然让人有梦回百年的既视感。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0

“美国电影中,常多作践中国人之处,形容污秽凶毒之状,殊非事实”,这是出自1917年-1924年,中国早期赴美学者吴宓日记中的一段话。

当年,他与同期留学的洪深在美国观看了戏剧《黄马褂》。

剧中,皇帝和宰相都拖着长辫,“剧场上之管台者二三人,故作龌龊萎靡之状……另有西宫之子,为纨绔,而其手爪之长,竟逾一尺,以形中国人之长爪。”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1

这就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最早的“妖魔”与“丑化”。

当时,外国人借助先进的文化传媒,热情高涨地炮制“东方主义”。

使得即便是很多年后,高颧骨,小眼睛,黄黑皮肤依旧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女性形象。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2

陈漫这次的翻车,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文化需要传播,陈漫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摄影大师,其作品不仅表现了艺术家本人的所思所想,更加反映了自身的三观。

作为中国摄影界的顶层,陈漫除了是个成功的品牌,在其前面更是一个肩负中国文化传播的艺术工作者。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3

正如中国新闻网曾以#乌合麒麟分享画作背后的思考#为题进行的报道。

其中,这位曾遭到国际抨击的年轻人表示,他的画作就是“反击西方抹黑填补语言劣势”。

“跨越文化传播障碍,在国际传播中找到突破口”,这是乌合麒麟画作的存在意义,也是艺术的又一价值体现。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4

相较于语言,文化输出的可怕在于其影响深远,不可估量。

不说别的地方,单从邻居韩国便可举出很多例子。

今年4月,韩国SBS推出犯罪悬疑剧《模范出租车》。

开篇第一集,便出现了两个骗子以次充好卖鱼酱的桥段。

在剧中,不法之徒将品质差的中国鱼酱当成韩国本土产品以牟求暴利。

尽管很多观众观看后表示不满,但低廉国货质量差已经成为海外某些国家固有印象。

这就是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文化传播力量。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5

然而,事实是,自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基建狂魔”,中国制造就是品质保证的代名词。

每一年,由中国出口国外的大宗货物包揽了西方国家的万圣节、圣诞节。

甚至连美国的竞选都有了个“义乌指数”,谁定的物料多,就说明谁能当选。

这是发生在生活之中,镜头之外的中国印象。

因此,无论是一幅画,一幅摄影作品,还是一首歌曲,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传播的价值胜过千言万语。

所以,当2018年杜嘉班纳拍摄了那段为上海世博中心时装秀做宣传的《起筷吃饭》短片时,才引发了全国上下的群情激愤。

王俊凯、迪丽热巴、章子怡、陈坤等众多顶流明星纷纷解约,上海活动的中方模特集体罢演。

这并不是中国人的自卑心理作祟,而是用最快的中国速度对无理的挑衅说不。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6

当然,这已经不是陈漫第一次在中式美学里沉船。

早在几年以前,美妆大王,美国天后Rihanna登上芭莎封面。

合作的摄影师就是陈漫。

当时,官方认证,造型是仿造唐代风格,以中国古典艺术为基础的“东西方美学碰撞”。

然而成片出来以后,让人大跌眼镜。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7

不是因为Rihanna的中式扮相不伦不类,而是小扇子发饰加东瀛味十足的改良服装,再搭配中式各式小团扇,如果不看中国,会误以为这是芭莎之某某国的扫描副本。

不知道到底是陈漫的“中式美学”源自于西方社会,还是本质上深受西方审美之影响,连国产艺术家都不得不跟随其脚步,用西方人眼中的中式美来教育国人“看!这才叫国际范中国风”。

深扒陈漫“翻车”始末: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香饽饽” - 18

那些试图妖魔化的舶来品,从来都不是什么“香饽饽”,真心希望,陈漫在此事后能够深深反思,艺术的价值到底应该以什么作为度量衡。

同时也想轻轻地告诉她:“大清,早就亡国百年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