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4.6°C-15.2°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失温症有多可怕?从影片《长津湖》里可以看到

2021-10-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失温症有多可怕?从影片《长津湖》里可以看到 - 1

最近电影《长津湖》的热映,把人们的目光再度聚焦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电影中的这一幕,相信让很多人久久不能释怀:

在寒风凛冽的长津湖,志愿军第九兵团20军59师177团6连的战士们正潜伏在阵地上,等待着南逃的敌人的到来。寒冷比敌人的子弹、炮弹更可怕。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很快使战士们身体变得冰凉,冰寒刺骨,但每一名战士都紧紧握着手中的枪,保持着战斗姿势。

失温症有多可怕?从影片《长津湖》里可以看到 - 2

仓皇逃跑的敌人终于来了,整个连队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冲锋——他们全部都冻死在阵地上。而在惨烈至极的长津湖战役中,像这样成建制凝固成冰雕的连队,不止一个。那些勇敢的志愿军将士,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死不脱离战位一步,至死保持着威严整齐的战斗姿态,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寒冷的冬天。“冰雕连”三个字从此被载入史册,承载着中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坚定的决心以及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与忠诚,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让后人痛心的是,这些英勇战士都是因为“失温症”失去了生命。

失温症有多可怕?从影片《长津湖》里可以看到 - 3

什么是失温症?有什么表现?

失温症也叫低体温症(hypothermia),指的是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产生,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1]。这里所指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出现失温症的原因多为低温、大风[2]和潮湿的贴身衣物。

失温症有多可怕?从影片《长津湖》里可以看到 - 4

人体核心区温度是固定的。表面温度有时候可以波动,但一定会尽量维持核心区37℃~37.5℃的稳定温度。当体温下降到33—35℃,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机体的血液重新分配,这就会导致身体产生剧烈的寒颤、四肢冰凉、脸色苍白、肌肉不受意识控制等。打寒颤主要是因为机体在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在应激作用下产生的无法控制的收缩,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收缩产生热量。而且人平常在寒冷的环境里,也会身不由己地跺脚、搓手、揉耳朵。而为了不被美军飞机发现,“冰雕连”的战士们不能生火取暖,只能一动不动地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雪地里,加上吃不饱,穿不暖,极易出现失温症。

失温症有多可怕?从影片《长津湖》里可以看到 - 5

而随着体温进一步下降后,人体会将最后的温度集中在重要器官上,暂时放弃四肢的温度,人体的耳轮、耳垂、鼻尖、手指、脚跟、脚趾等末梢处会长冻疮甚至被冻掉,人逐渐出现幻觉、嗜睡和昏迷,直至失去意识。

接下来,低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髓质呼吸中心和心血管系统[3]。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皮肤血管会突然快速扩张,体内较为深层、温度较高血液会快速流向表皮。如此一来,由于体内温度较高的血量减少,人体热量会快速下降,而体表温度则因为热血突然涌入而处于较高温度状态,皮肤神经此时就产生热的感觉,并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热的信号,于是出现冻死前“反常脱衣”现象。

失温症有多可怕?从影片《长津湖》里可以看到 - 6

如果出现失温症,该如何抢救?

第一步:安全转移

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必要时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第二步:冷面隔离

要迅速使用将患者与地面隔绝,防止其核心区体温继续流失。

第三步:干燥处理

如果患者的衣物湿透,要尽快为其更换衣物,擦干身体,保持其身体干燥,而后可以用睡袋或厚衣物将其全身包裹。

第四步:核心区加温

当患者失温严重时,会意识模糊,肌肉也不再颤抖, 这也说明其身体已经失去为身体供热的能力,此时将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无济于事,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如使用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 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4]。

失温症有多可怕?从影片《长津湖》里可以看到 - 7

但是千万注意,不要试图给失温严重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带来的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会增加复苏失败的风险!也不能给失温严重者饮酒,因为酒精并不能为身体带来多少热量,但却能扩张血管,加速心跳,促进血液循环,虽然可以让人感觉很暖和,但事实上是加速了热量的散失。

来源:南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讯员:袁晨颖

编辑:黄萌楣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