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1.9°C-12.9°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乾隆年间的故事:“老赖”知县欠3500两高利贷不还,他最后被革职

2021-09-2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乾隆四十年时发生在河北的故事。

乾隆年间的故事:“老赖”知县欠3500两高利贷不还,他最后被革职 - 1

乾隆四十年(1775年)时,皇帝正在避暑山庄出差。在此期间有一个承德知县的案件引发了皇帝的注意。原来京城里有个候补知县叫福纲,他被实授为承德知县走马上任。但是福纲在离京前通过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候补吏目李康宁等人的关系,在京城借了寇姓、李姓和郭姓等人的高利贷计3500两。

乾隆年间的故事:“老赖”知县欠3500两高利贷不还,他最后被革职 - 2

这年六月,郭、李两人拿着借据来到了承德县衙找知县要钱,但是福纲却无力偿还,反倒是向他们要回借据。

几个人受了损失自然不肯罢休,这件事情闹大了,结果皇帝也知道了。他一面下令说福纲罪无可赦,到任后肯定搜刮民财来填补这亏空,另一方面皇帝下令将福纲革职并交给刑部处理,大臣英廉负责将福纲抄家,所有资财全部充公。

乾隆年间的故事:“老赖”知县欠3500两高利贷不还,他最后被革职 - 3

而另一方面,皇帝看到京城中胆敢有人放高利贷给当朝官员,实在是可恶,他又下令将这几个讨钱的放贷者法办。同时,对此事失察的顺天府官员也没有逃过惩处。

清朝一般的知县是正七品,但是承德知县却是高配的正六品。《清实录》中皇帝关于这个案件发布的上谕就有三道,前后处理了两名官员,放贷者也被交给了刑部处理。但是细细琢磨下背后的故事却是令人细思极恐。

乾隆年间的故事:“老赖”知县欠3500两高利贷不还,他最后被革职 - 4

乾隆年间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已经开始公开卖官。福纲这个候补知县的差事很可能是花钱买来的。他在京期间因为消费高和等待户部批文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等到上任前,福纲已经欠下巨额外债。他不得已只好问放贷者借高利贷。

结果因为利息太高,福纲一时拿不起这笔钱,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这个官员即便上任也是搜刮民脂民膏,肯定不是为民办事的好官。照理来说,福纲是“老赖”,但是因为他是一个县的父母官又涉及了朝廷体面,皇帝在法办知县的同时肯定也会拿非法放贷者开刀。

乾隆年间的故事:“老赖”知县欠3500两高利贷不还,他最后被革职 - 5

这个小案件体现了在乾隆在位期间,地方官场已经出现了贪污横行、崇尚奢靡和道德败坏的情况。有人在京城给官员公然放贷,也足见官员借钱的现象蔚然成风。这还只是近京城的县能好好管一管,距离京城远的州县,这种现象恐怕要更加普遍。

此时的清王朝在经历康熙和雍正的励精图治后走向了上坡路,但是乾隆一朝的胡作非为让国势迅速走向了败落。

乾隆年间的故事:“老赖”知县欠3500两高利贷不还,他最后被革职 - 6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