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4.6°C-15.8°C
澳元 : 人民币=4.86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2021-09-0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尝试提高步兵在战场上的火力。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1

各国的武器设计师不时发明各种外形紧凑、重量较轻的武器,而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二战时期德军装备的“突击手枪(Sturmpistole)”、“战斗手枪 Z(Kampfpistole Z)”。然而这两个名称都是前线德军士兵的自发称呼,从未在官方文件使用过。在德国官方文件中,这种手枪被称为“战斗手枪”、“信号枪 Z(Leuchtpistole Z)”或“信号枪”,最后一个名称就是指明这种武器其实就是普通的信号枪。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2

LP.34(Leuchtpistole 34)信号枪。

这种“突击手枪”配备了枪托和特殊瞄准具,并发射特殊研制的弹药。这种武器准确的说,分为三类:普通的滑膛信号枪(Leuchtpistole)、更换膛线枪管的信号枪(Kampfpistole)或配备了线膛枪管的信号枪(Leuchtpistole Z)。所有三类“突击手枪”都可以发射杀伤榴弹(Sprengpatronen)或破甲弹(Panzergranatpatronen)。瞄准具和枪托可以安装在所有三种类型的信号枪上。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3

战斗手枪其实就是更换了线膛枪管的信号枪,同时配备了枪托和机械瞄准具。

照片中的枪托是另一种样式,底板可以折叠。枪托对于准确射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非常强大,仅靠双手是无法控制的。不过,枪管上的瞄准具并不是必备的,有经验的射手可以自行估计仰角从而实现概率射击。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4

配备线膛枪管(枪管左侧有大写“Z”以示区别)和一发弹药的信号枪,左下角的插图是一个仰角瞄准器特写。

1941年冬,德军在遭遇T-34坦克和苏军步兵的大规模攻击后,迫切需要一种武器来进行有效反击。此时,距离Pak 40和Pak 41型75mm反坦克炮列装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德国武器部门必须采用更具时效性的措施。于是出现了一种将信号枪转换为突击手枪的解决方案,发射37mm小口径反坦克炮弹。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5

更换线膛枪管的信号枪就是所谓的“战斗手枪”,配备枪托和瞄准具之后,就可以发射爆炸弹药。

德军装备突击手枪的具体时间并没有明确记录,但可以知道是1942年春开始交付的。有关这种武器的一切都被严格保密,弹药箱上还有“不许落入敌手,在敌方威胁情况下销毁(Nicht in Feindeshand gelangen lassen - bei Feindgefahr vernichten)”的字样。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6

突击手枪的实弹演示,只安装了枪托,并没有配备瞄准具。

发射的弹药似乎是长柄手榴弹的战斗部改装而来。根据标准和实验武器清单(Gerätliste D 97/1)的发布日期,我们可以推测各种类型突击手枪的装备细节。每个版本的清单都包括对德军所有现役武器的概述。近战武器部分(Nahkampfgerät)列出了1942年3月1日突击手枪的配件,1942年7月1日线膛插入式适配器。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7

安装了枪托、瞄准具的LP.34信号枪,打开枪管,插入线膛适配器。

最有可能的是,德国首先生产了完整的突击手枪,为了与普通信号枪进行区别,枪管左侧刻了大号的“Z”字母,以示区别。为了让之前就装备的LP.34信号枪也能够充当突击手枪发射杀伤弹药,后来才研制了适用于LP.34信号枪的线膛适配器,这种改进型就被称为“战斗手枪(Kampfpistole)”。当然,由于纳粹德国已经销毁了相关档案,这些情况只能建立于推测之上。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8

为了配合“突击手枪”的线膛枪管,弹药上有与之对应凸起。

配备线膛枪管之后的“突击手枪”同样可以执行信号枪的任务,并且由于线膛枪管的作用,发射信号弹或照明弹的高度更大,效果更好。图中的4和5是特殊的联络弹,拧下黑色的弹头,可以在空腔内装信件。很多时候,德军的侦察机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地面部队发送情报或指挥部的命令。德军还使用这种弹药,向苏军发射过劝降信件。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9

超口径弹药采用木杆作为连接部分,这样可以避免磨损线膛枪管,同时减轻重量。这种木制连接杆的设计,最后出现在“铁拳”上。

从目前保存的实物来看,“突击手枪”配备的弹药种类相当丰富,让人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很好奇,为什么德国不把弹药种类进行优化,不仅方便生产和后勤补给,还有利于前线士兵的操作和使用。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10

安装破甲弹药的“突击手枪”。

由于二战期间,德国在破甲弹药方面具有技术优势,所以很多破甲弹药使用非常普遍。“突击手枪”发射破甲弹时,可以击穿较薄的装甲,尽管精度和射程都存在很多不足,但面对苏军滚滚而来的坦克群,有总比没有强。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11

枪托和瞄准具可以折叠,方便携行。

并在击锤上方形成一个很大的护圈,方便戴手套操作。这种“突击手枪”确实击毁了一些苏军坦克,这让苏军开始注意到德军有了步兵反坦克武器。需要说明的是,苏军不仅有T-34中型坦克,还有为数不少的轻型坦克执行侦察任务。装甲较薄的轻型坦克成为“突击手枪”的理想目标,之所以“突击手枪”没有受到苏军的关注,是因为后来出现了性能更加出色的“铁拳”。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12

保存至今的“突击手枪”大多没有枪托和瞄准具,就连枪套也非常罕见。

尽管因为“铁拳”的光环实在过于耀眼,但“突击手枪”确实为单兵武器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使用线膛枪管,发射低速爆破杀伤弹丸和破甲弹丸,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13

OSP-30信号枪。

德军认为“突击手枪”结构简单,用途多样,作战效果不错。不仅在东线使用,还装备了非洲军团。其中一支“突击手枪”落入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巴拉诺夫中尉的手中,他彻底熟悉之后,认为有必要研制同类型的武器装备苏军。

1943年9月24日,他将所有资料寄给波罗的海舰队政治处副处长菲拉列托夫少将,请求他允许自己前往莫斯科与内务部技术委员会见面,批准他的设计并投入生产。在随附的信件中,巴拉诺夫表示,他想制造一种简单、廉价、易于操作的武器,只需要最少的材料和工时即可生产。他表示,自己设计的武器轻巧紧凑,射程200~350米,并表示射程可以提升到600~700米。高爆杀伤弹的杀伤半径为2.5~3米,由于弹药体积小、重量轻,士兵可以一次携带大量弹药。

他认为这种武器可以装备步兵、侦察兵、游击队员和飞行员:步兵可以在残酷的巷战中使用,侦察兵可以通过突然发射杀伤弹药迷惑敌人,游击队可以使用燃烧弹执行破坏任务,如果飞行员配备这种武器,在跳伞之后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巴拉诺夫表示,这种武器可以发挥PM-40型50mm迫击炮的效果:消灭建筑物、阁楼或其他掩体中的敌人;步兵班组遭遇敌方机枪阵地时,可以发挥类似手榴弹的作用。最后,他表示这种微型迫击炮结构简单,射程400米,操作简单,方便携带。士兵可以携带足够的弹药进行战斗,配备碰炸引信的炮弹可以有效杀伤敌人。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14

巴拉诺夫的微型迫击炮。

不过,在10月菲拉列托夫少将就被任命为黑海舰队政治处处长,离开了波罗的海舰队。这也许就是巴拉诺夫的发明没有被重视的原因。他的信件直到1946年3月才被重新审查,这可能是海军整理文件转交档案时发现的。由于巴拉诺夫在海军航空兵部队服役,这让他的信件获得了一些重视。为了保护跳伞飞行员,海军航空兵决定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1946年时,战争已经结束,已经出现了性能更先进的武器。因此,1943年的武器设计已经落后,即便如此,波罗的海舰队还是对其进行了审查,并在第二年3月11日做出结论:

1. 这种类型的武器对于海军航空兵部队而言并不重要,因为其对敌方的攻击效率不如TT-33手枪;

2. 对这种微型迫击炮的设计没有兴趣进一步研究,因为相关计算非常原始,不够彻底。

巴拉诺夫是如何构思自己的“微型迫击炮”?首先,他注意到仓库和海军航空兵部队装备了大量的信号枪,在他看来这些信号枪没有什么作用。通过安装转换套件,可以将OSP-30信号枪快速变成战斗武器,赋予无用的信号枪第二次生命。而且转换套件生产非常简单,改装过程同样不复杂。OSP-30信号枪的主体结构原封不动得以保留,将准星和照门焊接到枪管上,在握把左侧增加已经仰角瞄准具。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15

巴拉诺夫设计的杀伤弹药。

巴拉诺夫的微型迫击炮性能参数:

全重:1085克

全长:245mm

口径:26mm

杀伤弹重:175克

装药:8克

使用改装的信号枪发射假弹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如果射手握得不够紧,后坐力会让手向上向后扭曲,很可能会伤到射手的前臂。所以不得不安装一个支撑在手臂上的橡胶减震器,以减轻对射手的冲击。

微型迫击炮主要发射巴拉诺夫设计的杀伤弹药,弹丸形状类似水滴,并有四个尾翼保持飞行的稳定。巴拉诺夫设计了三种弹药,分别配备不同的引信,以满足不同的用途需要。实验时,直接选用ShVAK型20mm航炮炮弹使用的引信。沿用信号枪使用的药筒,但长度被缩短,装填5克发射药,并装入棉絮固定发射药后,再安装好弹丸。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16

OSP-30信号枪枪套。

实弹试射时,当弹丸击中泥土、积雪等柔软目标时,配备的碰炸引信均能可靠工作。杀伤半径3.15米,弹片覆盖面积约20平方米。射程250~400米,可以用任何姿势进行射击。巴拉诺夫建议使用与转轮手枪枪套非常相似的皮革或人造皮革枪套,清洁工具和备件袋固定在枪套外侧。简单来说,就是由OSP-30信号枪的枪套改装而来。

细说:二战德军神秘的“突击手枪”以及苏联仿制型--微型迫击炮 - 17

单独的小弹药袋,内装五发炮弹。

弹药装在一个特殊的皮革或人造皮革袋中,并固定在皮带上。弹药袋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有五个小袋,这样士兵总共可以携带20发炮弹。每个炮弹都单独存放,引信朝下,为了防止碰撞到引信,每个小袋内部还有一个减震帽。弹药袋的翻盖必须包装好,防止水汽进入,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苏联信号弹的药筒采用纸板制造。装满弹药之后,弹药袋总重约4千克,后来,巴拉诺夫将携行的弹药数量增加到30发,弹药袋总重达到5.2千克。

结论

从技术角度分析,这种前所未有的武器非常有趣,尽管有许多缺点,仍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巴拉诺夫咨询了TsKB-22列宁格勒分部的工程师,关于保险型引信的技术细节。为了充分利用OSP-30信号枪,还研制了一种仰角瞄准具,配备三种实弹和一种练习弹。考虑到这名34岁的发明家是1941年才被海军征召入伍,很可能在战前接受过一定的技术教育。根据他的档案,二战结束时,根纳季·彼得罗维奇·巴拉诺夫中尉以高级技术员的身份,担任波罗的海舰队第11空运基地运输连的排长。成功将水手、飞行员、炮兵的身份集于一身。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