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30日 19.0°C-20.1°C
澳元 : 人民币=4.71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小气?懒?自私?毁掉一段婚姻很容易,贴标签就够了

2020-08-04 来源: 婚姻与家庭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小气?懒?自私?毁掉一段婚姻很容易,贴标签就够了 - 1

口述:叶斌 文:馒头姐(心理咨询师)

图片:摄图网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叶斌:

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首批注册心理师和注册督导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总监,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

长达30年的心理咨询、培训和教练的经验,著有《心理(高中版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推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

01

你会给伴侣贴标签吗?

在亲子关系里,有不少父母喜欢给孩子贴标签,比如笨、不认真等等。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这种行为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开始有意识地修正。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同样发生在亲密关系中,也在无形中给伴侣、给关系带来伤害。

什么叫贴标签呢?

任何对外部的判断都可以称为贴标签,这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尤其是对更为亲密的伴侣。

在咨询中,

我常常听到有人一开口就是对方怎么怎么样,甚至有人会把对方的表现数落一通,然后直接问我:“您以心理学的角度,感觉这个人有没有问题呢?”

很显然,他已经给对方贴了有问题的标签。

我不认为贴标签一定是不好的,但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这个标签一定是正确的吗?

有人会说,怎么会不正确呢,我说的都是事实啊。

他每天回家不是看手机就是打游戏,不就是懒吗?她说话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就是情商低吗?

或许,

站在你的角度、照你的标准的确是事实,但换位思考一下呢?

妻子指责丈夫不上进,说他在同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没有挣很多钱,也没有职务升迁,一点出息都没有。

可在外人眼里,她的丈夫干一行爱一行,很有工匠精神,是人人学习的先进模范。

妻子所谓的不上进却是别人眼中的敬业,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是不同的。

丈夫嫌妻子性子慢,还列举了很多“罪证”:

让买房一直不买,结果房价大涨;

让她转战新媒体,她说再想想,结果朋友雷厉风行,现在月入百万……

然而,丈夫没说的是:

股票大涨时,他想全资买入,妻子说再看看,成功躲过了熊市;

儿子被老师认为有多动症,他急着治疗,妻子坚持再等等,发现是老师的过度解读。

可见,

慢也有益处,不是丈夫所认为的缺点,而是妻子的一种特质而已。

第二,这个标签是永恒的吗?

有些人给伴侣贴了标签后,能够保持弹性,随时变换,但有些人则认为对方此时是这样的,就会一直如此。

孩子刚出生时,丈夫没有进入父亲角色,对孩子的事参与甚少。妻子大为不满,指责丈夫没责任心。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丈夫开始意识到角色的转变,想尝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可妻子断定他不负责任,肯定做不好,将他拒之门外。听妻子这么说,丈夫也觉得自己不行,就放弃了。

这也更加坚定了妻子对丈夫的看法:看,我没说错吧,你就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第三,这个标签是他的全部吗?

看到一个有一定高度、有支脚、可以坐上去的东西,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凳子,因为这很符合我们对凳子的概念。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它的全部。

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它可以成为武器;冷的时候,它可以当作柴火。

如果我们执着于凳子这一个概念,就会限制思维,不知道它的其他面。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

任何一个标签都只是在形容人的某一个部分,未必是他的全部。

所以,

给对方贴完标签,有可能让你跟他的互动少了一些部分,因为你以为他就是这样的,其他的部分就看不到了。

丈夫不爱洗碗,妻子就给他贴了一个懒的标签。

除了以上这几个问题外,

贴标签的过程很像审判,一方是法官或裁判,给另一半下了一个判决书,对方就会觉得凭什么啊,你有什么资格来论断我?

这个感觉是非常糟糕的。

02

贴标签背后是自我的投射

贴标签可能是不准确的,可能会忽略发展和变化;也可能是不全面的,最终给伴侣和关系带来伤害。

可是,

为什么仍有很多人会忍不住去贴标签呢?

贴标签背后有一个叫做投射的心理机制,我们会把自己不想要的评判从自己的内在分裂出去,放到外部世界里。

比如喜欢控制的人常常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控制,就像亲密关系里,夫妻俩常常会争夺控制权,并互相指责是对方爱控制。

但实际上,

只要他们中有一个人不控制,就吵不起来。正是因为两个人都想控制,所以才会指责对方,希望对方改变。

而如果自己不是爱控制的人,对外部世界的控制其实并没有那么敏感。就像有些逆来顺受的人,你跟他说别人控制你,他会说:“啊,有吗?”

所以,

如果你善于反省或觉察,给别人贴完标签后,可以拿到自己身上比划比划,十有八九你会发现,自己也是这样的。

就像,大方的妻子和小气的丈夫看起来不一样,勤劳的妻子看上去和懒散的丈夫也不一样,但其实,两个人在骨子里是一样的,都很计较,都想偷懒。

只是说,可能一方压抑得很痛苦,于是特别看不惯另一方。

比如:

丈夫不做饭,妻子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会觉得,我这么辛苦,凭什么你可以休息啊?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机制,但好多人不太了解,所以永远在别人身上找毛病。

小气?懒?自私?毁掉一段婚姻很容易,贴标签就够了 - 2

除了心理机制外,作为咨询师,我还会关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贴了标签之后,你准备干吗?是吐槽一下,心情好了,这件事就结束了,还是在说:他这么差,责任都是他的,要改变的是他。

通常情况下,我们给对方贴负面标签,是为了防御自己的焦虑,以此来证明“我是对的,我是没问题的”。

就像丈夫说妻子懒,证明自己是勤快的,家里不干净是妻子的问题;妻子说丈夫不上进,也就意味着自己很上进,住房条件差是丈夫不够努力。

总之,问题出在了对方身上,和自己没关系。

不妨推理一下,

如果你把所有的问题都定义在外部,那就变成,你没什么可做的了,因为要改变的是他啊。

只要妻子勤快,家里就干净了;只要丈夫变得努力工作,就能换大房子。

再进一步发展下去,就会去探讨如何控制对方,怎么能让她更勤快,怎么能让他更上进。

这就很麻烦了,

我们连小孩子都控制不了,更不要说控制一个成年人了。

于是,贴标签除了惹怒对方外,往往并没有什么效果。

而且,贴标签往往是很概括性的。

妻子说丈夫不努力,丈夫说:“我怎么不努力了?”

丈夫说妻子不勤快,妻子说:“我怎么懒了?”

这些问题是永远搞不清楚的,因为没有一个公认的测评表,这些争吵就变得没有意义。

所以,

我会鼓励说,当你清楚贴标签背后有什么需求时,可以用更直截了当的方式去满足那个需求。

与其说他懒,不如说:“老公,请你帮我倒一下垃圾。”

他可能说好,也可能说不好。

好,当然皆大欢喜;不好,也没关系,因为有时候这样讲的时候,也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比如妻子总是想让丈夫做这个做那个,可能讲到第五次的时候就会发现:哦,其实不是对方懒,而是自己事情太多了,或者,其实自己也想偷懒。

03

放下自己,走近对方

看到这儿,有人会说,既然贴标签是自我的投射,就意味着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行为,想要改变恐怕不容易。

的确,因为这意味着要和你的自动化反应做抗争。

所以,我经常问的是,你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很多人在意的是自己的需要和标准,审判式的贴标签张嘴就来:

“我还不了解你,你这个人就是这么小气。”

“得了吧,你就是不讲道理的人。”

如果你意识到这个行为会伤害对方,而经营关系是你极其看重的,那么,你就会愿意付出代价,放弃简单粗暴的贴标签,选择放下自己,走近对方,了解他是谁。

做到这一点没什么技巧可言,

重要的是,

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傲慢和自以为是,对另一半保持好奇,去看看对方到底是怎么回事,去了解并理解他在这一刻为什么这样说和这样做。

有一对夫妻每次闹矛盾时,妻子都喜欢背过身睡,丈夫对此非常介意。

所以,

在他看来,背对背就意味着持久的冷战,意味着再也没有和好的可能。

而对妻子而言,背对背就是彼此冷静一下,过不了多久就又相拥而眠了。

当撕下狠心、矫情的标签后,

他们都看到了一件事:

两个人的童年经历完全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也大相径庭。

妻子了解到,背对背这个在自己看来理所当然的行为,对丈夫来说却是极其痛苦的。

丈夫也意识到,这是自己过往的创伤,不应该让妻子承担,但他的确对此有很强烈的恐惧感。

怎么办呢?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约定吵架后,妻子尽量不要背过去睡;丈夫也会尽量提醒自己,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除了这件事外,两个人一起努力,提升丈夫在婚姻中的安全感。

小气?懒?自私?毁掉一段婚姻很容易,贴标签就够了 - 3

当你不再以自己为中心,

以自己的经验、标准去判断对方,而是去了解他,知道了他的经历之后,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在你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他来说就那么困难?

他能够做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努力了。

意识到这一点,你甚至会感恩对方为自己做了这么多。对方的付出得到了理解,下次会更乐意多做一点。

如果意识不到这些,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只要没达到你想要的,就去攻击他,他本来可能做两次,后来连两次都懒得做了,因为他的努力并没有被看到,剩下的只有愤怒。

这就是我常说的,与其给他贴标签,不如了解他是谁。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亲密关系,其他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一次团体课上,

一个年轻女孩突然向一位老太太发难:

“大家都在掏心掏肺,你却从一开始就挂着一副招牌式的微笑,让我觉得非常恶心。”

老太太愣了几秒钟后,情绪很激动地反击道:

“你凭什么这么说我?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吗?我这样伪装是为你好,如果你真的想看真实的我,那我就让你看看。”

说完,她突然长啸一声,整个屋顶都要被掀翻了,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之前我只想要真实,完全没想到真实对你来说有这么不容易。听完你的故事,我很心疼你。

也许,

在外部的世界或以前,你需要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但在我看来,这里是有点不一样的环境,你要不要尝试做一些改变,真实一些,因为老那样也挺累的,你可不可以试着放松一下?”

当她很真诚地这样邀请的时候,老太太紧绷的状态也放松了下来,表示会试试看。

一开始,女孩和老太太分别给对方贴了一个标签:不真诚和不安全。

了解对方之后,

她们都撕掉了标签,抵达了对方的内心,从原来对立的状态真正走到了一起。

我常常做一些类似的工作坊,让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坐在一起畅谈。最初,大家可能都看不惯彼此,他怎么这样,他怎么那样。

当大家愿意去倾听别人的故事时,虽然最后不一定认同对方的做法,对方的某个特质依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我们理解了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

有了理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对于亲密关系来说,那些建立在理解上的爱,才更长久也更稳固。

关键词: 教育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