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7日 16.8°C-17.3°C
澳元 : 人民币=4.81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研习实录第26期:《答周道通书》

2016-05-24 来源: 吴晓波频道宁波书友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时间:2016年5月22日18:30

地点:香樟树书店(宁波市海曙区效实巷)

领读者:Sarah

参与习友:八戒、如嘉、Sarah、瑛子、徐徐来、D.H、宙、土豆、宁宁、熊英、宋涛、旦旦、谢文琴、生姜糖、虚神堡垒

记录:如嘉

内容大义:

阳明先生回答了周道通书信中如下四个问题:

立志不真切、

必有事焉和何思何虑是两件事、

事上磨练不能一以贯之。

本次Sarah首用音频播放原文,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加深对关键内容的理解,如听得道高僧念经时,更容易识得本心,找到良知。

一、关于“立志与立志不真切”的讨论

原文大意:阳明先生在回复弟子的信中,待之以诚,直截了当指出作学问时疲劳、遗忘的缺点,关键在于不真切,并强调作学问的关键核心处就是立志,只有立志才能达到真切,有了真切,也就不会遗忘和感觉疲劳。

徐徐来:文中所言的志乃圣人之志。

如嘉:立德是后人对阳明的评价,立德是立志到了一定程度后的表现。圣人之教使民众有德行。普通人很难达到圣人的层次,先立圣人之志达到圣人之心时再教化民众。

土豆:立志和立德是一回事,志着力点在个人道德,德在公共道德。

熊英:很多人做事时不够专注,立志可使人专注,立志归于个人的自我管理,但若无法专注因注意力缺失症,需寻求朋友或者专业人士帮助。

宋涛(少年飞):好色不算志,顺应天理才是志。

宁宁:一块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没有杂草呢?种了蔬菜等农作物后,没有杂草,立志也是如此,立了符合良知的志,私欲会逐渐减少。

熊英:立志真切只因内心有责任感。

何博:好德如好色。

八戒:阳明先生的立志,是针对信中说,三五天不跟朋友在一起,志向就会微弱下去而说的,因为我们要从书信中来体会。这里的志,我的理解,就是道家的“道”,也是张载说,为天地立心,心也是道,也就是先生一直讲的良知。用白话来说,就是存善去恶,而不是简单的“跑步运动”等立志,先生的志,应该是包含万事万物,立大志、不犯糊涂的志。

又比如说,想找个女朋友,那就去找,比如睡觉,我要睡8个小时(八戒名字的由来吗?),那我就去睡。但是如果说你睡6个小时就够了,却在床上赖两个小时,那个就有问题了。所以,我想说的是,即使小志,也要符合“存善去恶”的原则。理解了这个“存善去恶”的大志,其他的小志,就不会犯糊涂了。

二、关于“必有事焉和何思何虑是两件事”的讨论

原文大意:天理只有一个,心之本体即天理,而且天下人的心之本体都是一致的,圣人与常人,上智与下愚,无不如此。之所以出现分别,全是在功夫上不一致。圣人唯在天理上思考、推算,事事不离天理,天理就是他的规尺;常人却在心外下功夫,任随眼、耳、鼻、舌、身所感知的外物恣意思虑,又从中生出种种分别,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分别中不可自拔。所以说,“一算”与“千算”是圣人与常人的区别。

徐徐来:道对应一本之理,德对应分殊之理。德指的是顺应万事万物的规律、顺应分殊之理行事,立德即是立下格物求理之志。需要注意的是阳明先生的格物指的是于我参与的一事一物正我心,要我们在具体事物中打磨。

Sarah: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与立志的结合,阳明的志就是自我实现,好色之志满足的是生理需求。

何博:现在我用马斯洛理论把这一段翻译一下。有人问,天下何思何虑,是不是大家都要思考自我实现?尹川说:理是这个理,不过自我实现这个问题发的太早,你首先得达到前四个层次,再来问。所以发得太早。

阳明先生接着说:埋头做,不想着拔苗助长,一步登天,这也是对的。但是你也必须识得何思何虑的目标,这两个是一起的。不是前面四个阶段实现了之后,再来考虑自我实现的目标。 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马斯洛也说,并不是前面四个阶段都满足了,然后再来追求第五个阶段,每个人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徐徐来:冯友兰在《新原人》中,将人分为四个境界:1.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4.天地境界。

注【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其《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按照阶梯,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研习实录第26期:《答周道通书》 - 1

第26期研习现场

三、关于“事上磨练”,习友分享自己的经历

原文大意:“致良知”是阳明心学中的重要课题,它的出处来自《大学》中的“致知”。但“致知”中的知是指知识,而“良知”则是指知善知恶。做学问的人,自小到老,从早到晚,都是为了追求知识。但阳明先生始终强调:学者的真切功夫还应当用在“致良知”这个根本上。

Sarah:因领读而焦虑,小时候考试没考好的理由是:马虎、粗心,现在想想是给“没学到家”找理由。 处于不舒服的状态下才是成长进步。

土豆:从文中意思看,因为事做不好,不能让自己满意就停下来不做,而停下来致良知,不要以外在标准、效果来看待是否致良知,最终还是要看是否让自己的心满意。上课时信心满满、下课时心里空空如也,以前总是从效果来要求自己,现在发现只要自己认真准备、表达自己想表达就行。

虚神堡垒(烹饪学校老师):学生练刀工切萝卜,做了简单而又精细的活,以切的好切的薄为标准的不是在事上磨练,因为功利之心,老师、学校都喜欢这类学生。真正喜欢切萝卜喜欢烹饪的学生才是在事上磨练。

宙:村上村树说,不要在意昨天明天,过好今天就可以。

熊英:太在乎尽善与不尽善,太在乎毁誉得失是致不了良知的,我努力就是善,就是致良知。

生姜糖:Sarah焦虑是成长的载体,失在焦虑,得在学习成长。

何博:心之涉足处谓之物,心有所动才是物(邮政局整天盖章的人对他来说就是无所事事),从心一动到心不到是我理解的事上磨,阳明学解放人性是去掉人的毁誉得失之心。

如嘉:以前做事三分钟热度,加入了研习小组想坚持着做些事。从最简单的减肥做起,每当违反自己定下减肥原则时,往往会比较焦虑,但也正是这种焦虑,让我反思我的初心和坚持,此时的焦虑就是事上磨,往前一步是可能是瘦子,往后一步就前功尽弃了。

八戒:得道的道士、高僧,国家领导人、明星也有,圣人之象,那些人是怎么修炼到圣人之象的呢?只要致良知就能达到圣人之象,修圣人之象的过程就是事上磨。

瑛子:多重身份(店主、益兔公益者),想要达己达人,瑛子的志,是点亮自己,明白别人,慢慢影响别人。事上磨练是寻找自己、实现自己。

宁宁:阳明的心学来自于 “龙场悟道”,这和佛教成佛的修行方式一样,他端居静坐,以求精一,找到了自己的自性即良知,简单地说,他这场顿悟,是在高度入净状态下,体验到“心之本体即是性,性既是理”的灵感。人有虚灵,妨有良知,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私欲杂念之中,把妄念当成是自己的心,在其中烦恼纠缠,就不能回到本来的“生命净界”。

研习实录第26期:《答周道通书》 - 2

静坐,也是各家各派获得主体清明状态的修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放下对外界世界的的无明和执着,回到对内在生命的觉察上,可以不再依赖外在的得失,来确定“自我”的意义,让心灵升起觉知和超脱的力量,不被外境所干扰,就能感应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保持在清澈、宁静、安详的生命体验中。

静坐可变化身心气质,可以使一个人的气质沉静下来,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心平衡的产物。内在的心态越柔和,外在的身体就净化得越好,内在的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的气质也越美好。

通过静坐,可以开启内心智慧、获得心灵力量。所谓“宁静于心,无敌于外”,一个人能够做到念念分明,全然地观照内在的自我,可以引导人内省、开启智慧,觉察到身心世界的交互缘起,洞见生命的实相,回归生命本来的喜悦。无论外在的境遇怎么改变,都和这份喜悦在一起,如如不动,随缘自在。以上为本人感悟,供大家分享。

宋涛:心顺是一刹那的事,为了那一刹那要努力做不舒服的事,读了百遍的《道德经》就在磨砺自己。

旦旦(紫彤):为开导男友的抑郁也带给自己抑郁,看到了男友磨难背后的积极。高晓松说30岁的焦虑是成长的开始,修身养性不计较得失。

徐徐来:以晨跑这一功夫来说,加班到很晚不跑、身体不适不跑是勿助,下雨也同样早起以其他方式代替晨跑是勿忘,矛盾挣扎贪睡时却以天气不好、前2天很辛苦、前2天其他功夫做得深等为借口而不跑更是自欺。自欺与勿忘勿助之间区别常常很小,慎之慎之。

第26期研习合影

文章转自公众号《甬上阳明》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