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16.9°C-17.9°C
澳元 : 人民币=4.86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内贾德被拒选的背后,2024伊朗总统大选路在何方?(组图)

2天前 来源: 观察者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距离伊朗大选已经不足半个月,官方也在6月9日公布了第14届总统选举最终候选人名单,包括: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伊朗前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伊朗副总统哈希米,德黑兰市长扎卡尼,伊朗前司法部长普尔-穆罕默迪,伊朗前卫生部长马苏德·佩泽什基安入选。6位候选人将参加此后的竞选造势活动,为6月28日的总统大选做最后的冲刺。

内贾德被拒选的背后,2024伊朗总统大选路在何方?(组图) - 1

2024年伊朗总统大选的六位候选人,从左往右:上一贾利利,上二卡利巴夫,上三佩泽什基安,下一扎卡尼,下二哈希米,下三普尔默罕默迪。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然而,此前外界呼声较高的伊朗前总统艾哈迈德·内贾德再次被宪法监护委员会拒之门外,此前他已经连续两届总统大选(2017年与2021年)未能通过宪法监护委员会的审核。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登记参选者能够从宪法监护委员会“突围”,本次登记参选的80人中,只有6人最终突围,不到登记人数的10%。除内贾德外,前议会议长拉里贾尼和前副总统贾汉吉里等参选人亦未能通过审核,这极有可能影响最后的选举结果。

从上不难看出,宪法监护委员会在总统大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若要了解伊朗的总统选举,就必须从伊朗特有的法基赫监护体制谈起。

伊朗的法基赫监护体制

法基赫(Faqih)在波斯语中意为教法学家,指什叶派社会中具有创制资格(Ijtihad)的高级宗教学者。1970年,彼时尚在海外流亡的宗教学者霍梅尼开创性地提出了“伊斯兰政府”构想,这是当代伊朗法基赫监护制度的滥觞。在《伊斯兰政府:法基赫监护》一书中,霍梅尼系统阐述了法基赫监护制度,核心即建立由教法学家领导的伊斯兰政府。

此外,霍梅尼巧妙地将教法学家的地位比喻为“监护者”而非“统治者”,实际上是其深谙伊朗传统文化的体现。前伊朗驻联合国代表费雷敦·胡韦达认为,教法学家的“监护”既是对《列王纪》中“父亲监护孩子,孩子绝对服从”的父子关系的演绎,也是对“伊玛目隐遁时代,任何‘统治者’都是非法的”理论的权宜之计。一言以蔽之,理解了法基赫监护体制,也就拨开了伊朗政治的迷雾。

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后,霍梅尼的伊斯兰政府理论得以实践。1979年12月3月,伊朗举行全民公决,《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毫无悬念地通过,法基赫监护制度最终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根据宪法,伊朗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议会、总统和最高司法委员会,最高领袖是伊朗政治和宗教的最高领导人。

除此之外,宪法监护委员会、专家会议、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是伊朗法基赫监护体制的政治创新。这其中,宪法监护委员会与总统选举直接联系在一起,其主导的资格审查环节往往被视为官方的“政治风向标”。

内贾德被拒选的背后,2024伊朗总统大选路在何方?(组图) - 2

伊朗法基赫监护体制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宪法监护委员会与总统选举

宪法监护委员会在伊朗政制中充当监督者的角色。就法理而言,伊斯兰政府的立法权只属于真主;就现实而言,议会是代表民意的立法机构。为此,宪法监护委员会应运而生,只有经过博学宗教学者的审议,议会的法案才具有合法性。宪法监护委员会由12位法学家组成,其中6位是戴缠头的高级宗教学者,由最高领袖推选;另外6位是不戴缠头的法律专家,由司法总监提名并经由议会选出。宪法监护委员会拥有立法否决权、选举监督权和宪法解释权三项职能。因此,宪法监护委员会一定程度代表着最高领袖的政治态度与利益。

宪法监护委员会是伊朗诸多政治机构中最为稳定的和保守的。时年97岁的保守派宗教学者艾哈迈德·加纳提已经担任宪监会主席30余年,不出意外,加纳提将在自己的任期内度过百岁大寿,这在当代世界政坛极为罕见。

内贾德被拒选的背后,2024伊朗总统大选路在何方?(组图) - 3

艾哈迈德·加纳提 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伊朗的总统大选中,各位候选人需要通过两次审核。在候选人登记阶段,只有年龄在40—75岁之间且至少拥有硕士学位者才可获准登记。此阶段结束后,宪法监护委员会将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复核,结合伊朗的国情与内外形势,谨慎审查每一位登记者。历次总统大选中,宪法监护委员会的审核结果常带来争议,甚至爆发政治风波。

一方面,宪法监护委员会的审核结果往往有利于保守派参选人。以本次选举为例,最终通过资格审核的6名候选人中,马苏德·佩泽什基安是改革派的独苗,其余5位候选人均属保守派阵营。另一方面,宪法委员会权力极大,即便是连续三次被否决的前总统内贾德,也只能无条件接受宪监会的判决。但无论如何,宪法监护委员会早已是伊朗伊斯兰共和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符合伊朗法基赫体制的运转逻辑。

内贾德第三次折戟

当地时间6月2日,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再次在伊朗内政部完成登记,旋即引发了各路媒体的关注。这是他继2017年和2021年大选被宪监会取消资格后第三次参选,尽管他力求成为伊斯兰共和国历史上首位开启第三个任期的总统,但结果不出意外,他再次倒在了资格审查关。在内贾德折戟的背后,一个现象值得关注。

当下,奉行务实主义路线的领导人更加符合伊朗的国家利益,极端强硬派领导人很难改变伊朗的困境。内贾德向来以强硬著称,他担任总统时,常发表诸如“以色列应当从地图上被抹掉”的极端言论。尽管反美和反犹一直是伊朗政治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中东地缘政治状况来看,在巴勒斯坦“两国方案”渐趋成熟之机,伊朗亟待改善周边外交。相比之下,与以色列的舆论战相形见绌。

2023年3月伊朗和沙特在北京和解以来,伊朗一直冀望借助和解的东风,改善周边外交。2016年,伊朗与巴林断交,时隔八年,双方再次看到复交的曙光。2024年5月以来,伊朗和海湾国家巴林频繁释放善意,并希望借助俄罗斯与中国的斡旋实现和解。

巴林对于伊朗而言象征意义十分明显。一方面,巴林超过60%人口信仰什叶派,另一方面,巴林的王室哈利法家族信仰逊尼派。故而,对伊朗外交而言,与巴林和解是一石二鸟之策,一位奉行务实外交路线的领导人无疑能加速伊朗的外交突围。

更重要的是,内贾德似乎越来越难成为伊朗各方势力的“最大公约数”。表面来看,近三次总统大选前后,有关内贾德与最高领袖不和的新闻便不胫而走。此前,内贾德公开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措辞严厉,此举既与伊朗的国家利益不一致,也间恶化了内贾德与最高领袖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关系。在伊朗现行政治体制下,除最高领袖、宪法监护委员会与议会外,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态度至关重要。

内贾德被拒选的背后,2024伊朗总统大选路在何方?(组图) - 4

公开抵制俄罗斯是内贾德难以通过审核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X

而作为军事武装力量,伊斯兰革命卫队常常扮演总统大选中那只“看不见的手”的角色。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于1979年5月5日,直接听命于最高领袖,是平行于伊朗政府军的特殊部队。伊斯兰革命卫队的触角遍及伊朗政治与经济各界,政治上,大量议员和地方官员出自革命卫队;经济上,伊斯兰革命卫队牢牢掌握着伊朗国民经济的命脉,控制着伊朗除石油以外57%的进口与30%的出口份额。

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支持是候选人参选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有革命卫队背景的竞选者,可以更好地打破区域壁垒,团结各方势力,最终成为总统大选的“最大公约数”。

伊朗政治的“钟摆效应”或将持续

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以来,伊朗的政治体制大体保持稳定。1981年10月,哈梅内伊成为伊朗第三任总统,自此以后,伊朗的总统皆顺利连任,干满8年。若不是莱希意外罹难,他极有可能在2025年总统大选中继续连任。

伊朗政治的“钟摆效应”同样值得关注。自1989年拉夫桑贾尼担任总统以来,伊朗的政治就呈现出以8年为一个周期,保守派和改革派轮番执政的“钟摆”态势。拉夫桑贾尼、内贾德和莱希属于保守派总统,哈塔米和鲁哈尼则属于改革派总统。当下的伊朗的政治钟摆正处于保守的象限之中,2021—2029年作为一个大周期,保守派的既定路线不会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就此改向。

再者,自2022年9月爆发社会运动以来,伊朗政府在短时间内稳定住了社会局势,而后加强了对国民生活的宗教指导与管制,这导致伊朗国内的政治氛围愈发保守。最后,随着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年事渐长,有关最高领袖接班人的话题时常被外界提起。新就任的总统将不可避免地与接班人问题联系在一起。宪法监护委员会启动审核以来,温和派拉里贾尼和贾汉吉里的出局致使胜利的天平逐渐向保守派倾斜。在当下国际和国内局势的双重合力下,保守派脱颖而出的概率十分可观。

在保守派候选人中,奉行务实主义路线的卡利巴夫呼声最高。作为曾经的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指挥官,卡利巴夫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贾西姆·苏莱曼尼将军的私交甚好。在半个月前的议会选举中,卡利巴夫再次当选议长,士气正盛。

若卡利巴夫当选,他仍然会延续莱希的既定路线,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强硬派代表人物贾利利是保守派阵营又一强力的总统候选人,2021年总统大选,贾利利参选后最终退选,转而支持莱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2017年,卡利巴夫在参选后退选,转而支持莱希竞选。故而,未来的一段时间,在保守派的5位候选人中,大概率会有人提前退选,以实现保守派内部选票的集中。

对于改革派的独苗佩泽什基安而言,尽管希望渺茫,但绝非没有可能逆袭。佩泽什基安的票仓主要在东阿塞拜疆省和西阿塞拜疆省,他的阿塞拜疆背景将会为他带来逾千万的选票。此佩泽什基安出生在西阿塞拜疆省的库尔德城市马哈巴德,会说库尔德语,这可能会为他带来更多的支持。最后,佩泽什基安还需要寄望于保守派阵营内部出现过度分票的情况。

总而言之,本次总统大选中,保守派势力的赢面较大,但我们也不应该过度解读,伊朗的总统大选归根到底只是一次在既定政治框架下的常规人员变化。透过选举,读懂伊朗现行政治体制的运转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伊朗政治变化的实质。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