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9日 17.3°C-17.9°C
澳元 : 人民币=4.73
阳光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外籍孩子少,中国国际学校挺不住了?(组图)

2023-12-29 来源: Miki粥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这件事大家也吃了一个月的瓜了。

不少人想让我写一写,但我了解的内情过于错综复杂,很难用几句话说清其中的是是非非。今天转一篇文章,它基本梳理清楚了事件梗概,并分析了目前国际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希望能给面临教育选择的家长一点儿参考。

外籍孩子少,中国国际学校挺不住了?(组图) - 1

12月初,一则北京BISS国际学校将要倒闭的消息传出。爆料网友称事发突然,该学校的在校生要在一周内寻找新的学校。

消息引来不少网友围观,其中有关注国际教育的家长,也有自称是校友的网友在社媒上留言,“一觉起来,母校没了。”

媒体报道,北京BISS国际学校(以下简称BISS)成立于1994年,其创始人陈志成曾是新加坡前高级国会议员,该校是北京市教委批准的首批在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之一。同时,它也是全国最早拿到全IB资质(国际文凭资格)的国际学校之一,学生国籍来源比较多元,30多年来培养了7000多名学生进入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就读。

从履历上看,这所学校拥有过光辉的历史,如今惊现倒闭传闻,外界猜测与一直以来的资金困局有关。

2018年,BISS便被爆出拖欠工资、停课的消息。后来通过与北京的另一所民办国际学校“一土教育”(官网介绍称项目于2016年始于美国、落地北京)合作,解决了运营资金上的燃眉之急。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两年后,2020年10月双方便解除了合作关系。

2021年,一土教育还把BISS告上法庭,今年3月一土教育一审胜诉,9月一土教育申请强制执行,要求BISS归还4000余万元的借款本息。

法律上看,似乎欠钱的是BISS。不过就在其“倒闭”传闻愈演愈烈之际,近日BISS先是发布了《请不要逼死BISS国际学校》的声明,称学校并未倒闭。随后删除该声明后,又发布《敦促一土归还BISS欠款的声明》,称一土教育欠其7000多万的合作费用和违约金,并敦促归还。

事到如今,到底谁才是“赖账者”,让围观者一头雾水。不过,通过这件事大众也开始担心:现在的国际学校,到底经营、运营还靠不靠谱。

洋教师、高昂学费、明星子女必备,这大概是普通人对国际学校的普遍认知。而这一看起来相当“吞金”的行业,近几年却屡屡传出资质不合格、改名、合并、搬迁甚至停办的消息,上演着各异的“消失术”。

其中不乏国际学校里的大品牌。比如新加坡茵维特国际学校,2022年底在深圳的中小学校区停办,不到一年幼儿园校区也停止招生,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原因据说是办学资质问题。

2021年底,有英国“九大公学”之称的哈罗,其在深圳的哈罗礼德学校停止招收一至九年级阶段学生,据说也是资质问题。该校不得不转型为港人子弟学校。

说起我国的国际学校,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由美国大使馆和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新西兰大使馆共同建立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SB),被称为我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

早期的国际学校,主要解决国外外交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后来招生对象逐渐放开至除使馆以外的外籍工作人员子女。随着中产的壮大、国内留学热,民办国际化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国际班进一步兴起,与纯外籍子女学校一起,三者组成了今天所指的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近年面临的各种动荡,首先源于政策对民办教育规范办学的要求逐渐严格。

2021年开始,相关机构陆续出台的《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涉境外课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进行了较严格的限制,包括原则上不再审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推动民办转公办,以及禁止持有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开设境外课程等。

对于这些规范政策,有专家解读为国家鼓励中国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国内教育体系。

受到政策的影响,一些国际学校纷纷向公办、民办高中或是外籍子女学校转型,而转型条件不达标的就会面临停办。

其次,生源不足也牵制着国际学校的发展,特别是以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子女为招生目标的学校。

近年,在华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被认为有减少趋势。据北京统计局发布的北京历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北京外籍学生数量已从2006年的8523人下降到2020年的4954人。

2020年后疫情持续3年,不少在华外国人拖家带口回国,这又进一步减少了可能的生源。

这当中,日本外务省前不久曾发布一个统计数据称,在华日本人创20年新低,已经下降到10万2066人。而日本在中国大陆建设的面向外交、经贸经商、文化交流等界别人士家庭的本国子女学校,有民间统计,数量并不少。如果父母回国,孩子也一般会回国,这会对学校运营产生影响。

而面向中国学生的国际学校,则面临着另外的问题——家庭经济随经济大势出现波动,同时家长对国际学校的认知也产生了变化。

这当中,今年有个很火的“中产梦魇三件套”段子,前两件套是千万房贷、配偶不上班,最后一条便是子女上国际学校。

普遍来看,民办国际学校每学年的学费在20万左右,有的甚至达到40万以上。而当口袋遇到压力时,就出现了一些中产家庭把孩子从国际学校转入公办学校以减负的情况。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国内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和决策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家长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为的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国际化视野以及创新、思辨等综合能力。但面对一些国际学校外教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太过自由的管理理念等种种问题,国内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重重。

上海的一位母亲称,她知道的很多家长,都倾向于先让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接受国内教育,到高中有了出国需求,再考虑国际学校。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既能够顺应国内的升学环境,也不耽误出国的计划。“现在不少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或国际班的藤校升学率不错、师资也更稳定。”

除此之外,她和身边的家长现在更关心的,是孩子未来的就业问题。结合现在留学生的就业情况,留学这条教育路径的吸引力似乎正在下降。

面对各类生源减少,不少国际学校以免学费、设立诱人的奖学金、降低入学门槛等方式“抢人”。比如最初提到的BISS,2022年便曾实行过阶梯式学费优惠计划,小学1至3年级、初中6至7年级学生学费全部免除。

而今年7月,有博主爆料上海某知名国际高中,为了扩招降低生源门槛,补录了一位在同梯队国际高中的招生考试中,只考了两位数的学生,家长对国际学校生源质量和未来教学质量的担忧情绪四起。

资质转型困难、难以适应国内父母教育需求变化,国际学校正在经历大众祛魅和办学规范化双重考验。而这场寒冬,可能仍会持续。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虎玖一妹_槓槓滴
虎玖一妹_槓槓滴 2023-12-29 回复
赖账者究竟是谁?让人无从分辨
卡拉卡拉門
卡拉卡拉門 2023-12-29 回复
停课拖欠工资,这些国际学校的问题大了
孙宇娇好想毕业
孙宇娇好想毕业 2023-12-29 回复
国际学校这样的教育还能信任吗
小Q肥到爆
小Q肥到爆 2023-12-29 回复
都是那些复杂的资金问题害的
木子亲倪
木子亲倪 2023-12-29 回复
学校倒闭的消息真的太突然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